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docVIP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在古代君主被称为“天子”。天子代表着上天的旨意,以“九五之尊”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生杀予夺之权全都集中在君主的手中。君主的宝座既然能够赋予人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势,毋怪乎一旦“秦失其鹿”,就会酿成“天下共逐之”的血腥战乱。觊觎君位的人,不惜使双手溅满鲜血,哪怕是同胞手足的鲜血。为了避免祸起萧墙,中国自古立下了“立嫡以长”的规矩,但尽管如此,在历史上仍不乏为了争夺继承大统而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事例。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李世民一举杀死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迫使父亲李渊将他立为太子。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兄弟宋太宗赵光义之间,也流传着“斧声烛影”的遗闻。类似这样的悲剧,差一点儿也发生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   深信曹植《洛神赋》为感甄之作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东阿王》诗咏曹植云: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继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诗中将曹植未能继位为太子的缘故,一半归因于他与甄夫人的私情,那当然是诗人故作夸张之辞。姑不论私情之说毫无根据,即使实有其事,曹植在与曹丕争嗣中成为失败者也另有原因。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但曹昂早在建安三年就在随父南征张绣时死于穰城一战。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曹冲字仓舒,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曹冲秤象”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不仅聪慧过人,并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天不福曹氏,这样一个宁馨儿却在十三岁时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操的前一个嫡妻丁夫人无出。建安初丁夫人废,卞夫人被立为继室。卞夫人生子四人,幼子熊早卒,其他三子就是曹丕、曹彰、曹植。三子中曹彰“少善射御,臂力过人”,能够“手格猛兽”。他曾率领步卒千人、骑兵数百与数千乌桓骑兵搏战,并且乘胜逐北,深入敌后,“斩首获生以千数”,是曹操手下的一员骁将,可是他“不念读书慕圣道”,不足以当大事。故曹昂和曹冲死后,有可能立为世子的实际上只有曹丕和曹植二人。   曹丕自幼通读古今经传及诸子百家之书,多才多艺,并且善于骑射击剑,堪称文武双全,且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以文而言,他的诗“风雅蕴藉,又非六朝人主所及”(钟惺《古诗归》),《燕歌行》开文人七言诗之先河;他的《典论·论文》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对后世文论有很大影响。以武而言,他不仅“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更精于击剑。在他的《典论·自叙》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他有一次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一起喝酒。其中邓展以善于武艺著称,有“空手入白刃”之能,因此曹丕与他谈论起剑术来。谈论中两人意见不一。便以正在吃的甘蔗为剑,下殿交起手来。数合之间,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旁观的人都大笑起来,邓展不服,要求再交一次,结果曹丕略施小计,仅一招就击中了邓展的额头,旁观者都大吃一惊。由此可见其技击之能。这样一个于文、武之道都很精通的人,称得上是人中龙凤,加上他又是长子,自然在继承父业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然而,天公似乎特别钟意于曹氏一门,在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曹丕之后又出了一个曹植,其风流文采竟然更胜乃兄,深受曹操宠爱。于是就发生了丕、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   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植之聪慧不让于曹冲。才十余岁时,他就能背诵《诗经》及辞赋数十万言,并且善于作文。曹操见到他作的诗赋,不相信小小年纪能写得那么精彩,以为是他请人代作的。他便请父亲面试。刚巧那时铜雀台建成了,曹操就带领所有的儿子登台游览,命他们各作一篇《铜雀台赋》。曹植受命之后,援笔立就,并且斐然可观,使身怀异禀的曹操也大为惊奇。曹植的聪慧还表现在学识渊博、机智敏捷上。在他进见时,曹操每次问他各种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地应声而对。明人胡应麟说:“古今才人早慧者,多寡大成;大成者,未必早慧。兼斯二者,独魏陈思。”曹植具有这样古今罕见的天才,自然受到爱才的曹操的特别宠爱。在这样的情况下,曹丕要继承大位,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以至于迟迟未被正式立为太子。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拥丕派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等,拥植派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等,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拥植派中的杨修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画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几为太子者数矣”。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使曹植获得其父青睐的是他的诗人才气,而最终使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