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地区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
2.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能独立归纳,恰当表达;
3.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能独立归纳,恰当表达
教学难点: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要点
一、考查方向
1.对诗歌内容主题的把握与评价
2.对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
二、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及感情基调[来源:gkstkgkstk]
1.看作者。知人论世。
2.抓诗题。有的古诗的题目就是古诗的诗眼或中心事件。比如李白《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是惜别之情。
3.抓关键词句。比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抓诗歌题材类型。(分析见下)
5.抓典型意象。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月”――思乡;“柳”――离别等。
6.抓形象(意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等)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等)两类。相应景的往往表现相应的情。不过,“乐景衬哀情”除外。
7.抓注释。
三、鉴赏指导(诗歌题材类型)
第一课时
㈠边塞诗
⑴概念解释: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⑵概念延伸:
①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②宋代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③边塞诗常见意象:参见优化方案P126
⑶例题指引:
【例1】(20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⑵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㈡山水四园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例题指引:
【例2】(2008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来源:gkstkgkstk][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⑶赏析指导: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㈢送别惜别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例题指引:
【例3】(2008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df VIP
- 电信诈骗主题教育PPT模板主题班会教育PPT课件模板.pptx VIP
-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制度.docx VIP
-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课件 - 中职高教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
- 《宠物健康与免疫》课件.ppt VIP
- 松香水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doc VIP
- 在WindowsServer2008英文版64位服务器上安装金蝶K3V10.4数据库层方案.pdf VIP
- 中小学班级英语文化建设方案及实施.docx VIP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pdf VIP
- 第四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四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四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四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