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 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泵房 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效率降低 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热压、风压) 机械通风 通风计算内容包括: 自然通风: ①根据通风量→进风、排风窗面积; ②根据已有门窗面积→校核通风效果。 机械通风: ①确定风道布置与截面尺寸、风压损失; ②选择风机。 *一般先考虑自然通风,主要是确定门窗面积,在自然通风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考虑机械通风。 一、通风量计算 1.电动机散热 式中:N——电动机输出功率(kW); η——电机效率; Z——电机运行台数; W——电机输入功率。 2.电气设备散热、辐射热 上述两项考虑为10%的电机散热。 所以,总的散热量 3.通风所需的空气量 热量平衡方程 进入泵房的冷空气传入室内的热量+泵房内散热=排出室外热空气带走的热量 二、自然通风 1.根据已开窗面积,校核通风量 设进风窗面积F1,排风窗面积F2,两窗中心线高差H。 存在等压面N—N,该面室内外压力均为PN 下窗中心:内压力:P1内=PN+ρ内gh1 外压力:P1外=PN+ρ外gh1 因为P1外P1内 所以下窗中心处压差: ΔP1=P1外-P1内=gh1(ρ外-ρ内) 同例:上窗中心:内压力:P2内=PN- ρ内gh2 外压力:P2外=PN- ρ外gh2。 P2内P2外 所以,上窗中心压差:ΔP2=gh2(ρ外-ρ内) F1、F2、H已知,可得: h2=H-h1 式中:ξ1——进风窗阻力系数; ξ2——排风窗阻力系数; ρ排——排气窗口处空气密度。 如上、下窗选用同种型号,则ξ1=ξ2 在上式中,一般认为ρ外≈ρ排,即ρ外/ρ排=1,则 : 求进风窗、排风窗口风速: 如q1,q2q,则说明自然通风满足要求,否则需要机械通风。 2.根据通风量推求所需进风、排风窗面积 设进风窗面积、排风窗面积分别为F1、F2,两窗中心高差H。 由此进行窗的布置 根据上述布置,按1再进行一次通风量校核。 *门窗面积一般要占墙面积的30%以上,一般在吊车梁上面布置排风窗,吊车梁下面布置进风窗。 *窗由定型产品可供选择。 三、机械通风 泵房机械通风的两种形式: 全面通风——向整个泵房通风。 局部通风——对电动机局部通风 (效果好),电机散出的热风由风道集中排出。 电动机冷却方式: (1)开敞式自然通风——小型立式、卧式电机; (2)半管道式通风——大中型立式同步电机; (3)管道通风——卧式电机、风扇处加罩,将热风抽走;(送风) (4)冷却器——大中型立式同步机(封闭循环式)。 1.通风量 t1——电机内允许最高温度; t2——吸入空气温度 *此公式与前相比少了Z,即每台电机均设专门的机械通风。 2.风压损失计算 (1)风道布置:有多种布置形式,与电机类型、泵房型式有关。 (2)风压损失: 对矩形管, 若hhF (hF——电机风扇叶片转动是产生的风压) 则需加大管道面积或设风机。 第四节 泵房整体稳定分析 设计步骤: 规划提供资料→机组选型→装置设计→泵房型式、尺寸确定、设备布置→稳定分析→结构计算→施工图 整体稳定——泵房整体在各种荷载组合下不发生倾覆、滑动、浮起等破坏。 一、计算内容 抗滑、抗浮、抗倾、地基应力、地下轮廓线设计等。 二、计算情况 1、竣工工况(完建期) 工程刚建成尚未投入运行,后墙及侧墙等已回填土,有一定埋深的地下水,但进出水侧均无水,泵房承受自重(包括设备重)及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作用。 2、设计工况(正常运行期) 泵房在设计水位下运行 堤身式泵房:进水侧——设计水位 出水侧——设计水位 堤后式泵房:进水侧——设计水位 出水侧——地下水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