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与历史初期的台湾原住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前时期与历史初期的台湾原住民.doc

史前時期與歷史初期的臺灣原住民   Tony/gb/tony0553/tony0553.html                                 18961);次年,又在附近的圓山發現一處貝塚,開啟了臺灣考古研究的序幕,藉由考古調查及研究,終於讓我們逐漸認識臺灣史前的文化與歷史。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44年(1955年),一位空軍少校飛行經當地上空時,儀錶顯示地面有強烈的金屬反映;這訊息得到考古學者的重視,進行一些考古的挖掘工作,但限於資源不足,考古工作未能順利的進行。       78年(1989年),政府將十三行考古遺址的範圍,劃入“八裏汙水處理廠”用地,將進行整地,才引起社會關注,民間人士發起“搶救十三行文化運”,終於保存住這處遺址。經由中研究的考古學者進行大規模的挖掘,並興建“十三行博物館”以保存這些出土的珍貴文物。         69年(1980年),興建南回鐵路的卑南新站,施工時挖掘出不少史前文物,引起外界注意,於是政府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學者進行挖掘,歷經九年,在一萬平方公尺的範圍內,挖掘出一千五百多具石板棺及兩萬多件石器、陶器標本。卑南遺址分佈的面積高達八十萬平方公尺,是臺灣至今所發現最大規模的史前遺址。後來,政府在當地興建“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對這些文物加以保存。                                                                                                                                         新石器中期(東部出土的磨制石矛)                          Malay-Polynesian)文化,語言屬於“南島語系”(注2)                   3)。        18世紀)                 16世紀後期才開始。在此之前,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因此只能透過考古研究的發現以推論其生活樣貌。     16       30年(1602),福建人陳第追隨沈有容將軍出海追討橫行於臺灣海峽一帶的日本及漢人海盜,追寇至臺灣,而登陸南臺灣。當時中國漁民和商人往來臺灣已幾十年,有人懂得原住民語;於是陳第透過翻譯和自己的觀察,記錄了當時臺灣原住民社會及文化上的種種面貌(注4)。       18世紀)      1623年,荷蘭人的船舶曾造訪臺灣,留下一篇《蕭壟城記》,成為西方世界最早記錄臺灣原住民的文獻。蕭壟,是一處位於現在台南縣佳裏鎮的原住民村落。當時荷蘭人透過親身的觀察,及徵詢一些住在當地的漢人及一位因船難漂流至臺灣,在蕭壟結婚生子的西班牙人。                    1624),正式佔領了臺灣,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政權。              19世紀)    1:1896年,國語學校教師栗野傳之丞在臺北芝山岩無意間發現一件石器,後來送去日本鑒定,確認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這是臺灣首次發現史前遺址;次年(1897),學者伊能嘉矩和宮村榮一,也在臺北圓山採集到史前石器及陶器,並確認發現貝塚。這兩個重大發現,開啟了日治時期臺灣史前考古調查與研究。       2: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民族分佈的範圍極廣,東起太平洋的復活節島,經過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馬來西亞,越過印度洋,一直到非洲東南海上的馬達加斯加島,總計人口約兩億人。南島民族除了語言相似之外,在文化上也有一些類似的特徵,例如紋身、獵人頭、以年齡區分階級等。近年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南島語系民族的起源是六千年前由臺灣往外擴散出去的,臺灣可說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原鄉。不過這種見解並沒有得到學術界普遍的認同。目前大多數的學術見解,仍認為臺灣的原住民是由海外移入的。       3:根據學者的分類,臺灣的原住民平埔族可分為凱達格蘭(Ketagalan)、道卡斯(Taokas)、巴布拉(Papora)、巴則海(Pazeh)、邵(Thao)、貓霧梀(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猴猴(Quaquat)、噶瑪蘭(Kavalan)、馬賽(Basai)等十一族(注:不同學者對這些族名的漢譯名稱或分類方式仍有不同的見解,本文以教科書的譯名及分類為准)。此外,高山族則由傳統學者認定的九族增為十族,分別是賽夏(Saisiyat)、泰雅(Atayal)、太魯閣(Truku)、阿美(Ami)、鄒(Tsou)、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