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山地人居环境的理论创新关键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山地人居环境的理论创新、关键技术与实践应用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
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提名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
无异议。
该项目持续20 年攻关,针对我国西南山地大型工程移民、灾后重建国家重大任务,
创新山地人居环境适应性理论,移民安居、灾后复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主要成果内
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适应性理论体系;山地城市(镇)移民安居工程规划关键技术;
山地灾后重建和生态安全关键技术。实施“渝-川-滇-黔”山地城乡规划与建设重要工
程项目200 余项,产生巨大的科技价值、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科技奖 5 项;获住建部、省、直辖市行业工程设
计一等奖20 项。出版代表性学术专著 15 部,发表权威期刊论文210 篇。培养中国城
市规划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 人,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 人,国家工程大师1
人。直接经济效益5.68 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 亿元。
吴良镛院士对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成果评价:“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从概
念走向实践,不断丰富,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之一”;周干峙、邹德慈院士对山地
城镇移民迁建关键技术评价:“创造性地应用并发展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解决三
峡库区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提供了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支持,属国内首创,整体上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城乡规划方法与理论领域。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70%,山地城镇占全国
城镇55%。西南山地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人地矛盾突出、工程建设难度
大。项目持续20 年攻关,将人居环境科学普遍原理与山地复杂城乡建设实际需求相结
合,针对“渝-川-滇-黔”大型工程移民、灾后重建的国家重大任务,克服国际、国内
无同类经验参照的困难,创新山地人居环境适应性理论体系,创建移民安居、灾后重
建两个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形成支撑性的系列实践应用成果。
创新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适应性理论体系,形成三个方面科学支撑点:山地人居环
境科学认识论;国家大型工程移民安居适应性理论;山地人居环境灾后重建理论。弥
补了我国山地城乡规划适应性理论的缺失,突破了西南山地移民安居、灾后重建等国
家重大工程科技中的理论瓶颈,解决了土地集约利用、簇群空间设计、生态安全复建
的山地城乡规划关键技术难题。
创新两个关键技术:山地城市(镇)移民安居工程规划关键技术;山地灾后重建
和生态安全关键技术。在移民安居工程方面,创建三个技术支撑点:山地城乡总体规
划“适应性”关键技术;库区移民安居住区规划关键技术;西南历史文化城镇遗产保
护关键技术。在灾后重建方面,创新三个关键技术点:山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空间
整治关键技术;山地基础设施生态网络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山地城镇雨洪管控关键
技术。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渝-川-滇-黔”城乡规划国家重大任务和关键科技难题,建
立7 家联合单位 “理论-技术-实践”三位一体的科学协同关系,产生巨大的科技价值、
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实施山地城乡规划与建设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工程项目200 余项。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二
等奖1 项,华夏建设科技二等奖2 项。获住建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行业工
程设计一等奖20 项。出版代表性学术专著15 部,发表SCI/EI、国内核心期刊等成果
论文210 篇。培养西南山地规划建设的博、硕人才150 余名,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
工作者3 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 人,国家工程大师1 人,“百千万”
国家级人才2 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 人。直接经济效益5.68 亿元,间接
经济效益超过100 亿元。完成实用新型专利4 项,软件著作权6 项,地方标准及导则
19 项。
吴良镛院士对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成果评价:“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从概
念走向实践,不断丰富,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之一”;周干峙、邹德慈院士对山地
城镇移民迁建关键技术评价:“创造性地应用并发展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解决三
峡库区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提供了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