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下3吸收速率方程式
思考:操作线推导的过程中,用到的前提是什么? 稳态操作。 逆流操作。 组分B完全不溶于吸收剂,即V为定值。 吸收剂S完全不挥发,即L为定值。 (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 * 逆流吸收塔中的操作线 斜率 L/V (液气比) Y*=f(X) 操作线 推动力 * 思考题 作业题: 7、8 1.如何判断吸收过程是属于哪种过程控制? 2.总吸收速率方程与膜吸收速率方程有何不同? 3.何为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操作线如何获得? 练 习 题 目 * 吸收过程 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一组分,是该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它包括三个过程骤: ?1)该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两相的界面; ?2)在相界面上溶解而进入液相; ?3)再从液相一侧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 2.2.6 吸收过程机理 一?、双膜理论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浓度均匀。 ?二、溶质渗透理论 三、表面更新理论 2.2.7 吸收速率方程 1.气膜分吸收速率方程 令 ? ? 一、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气膜分传质(吸收)系数, kmol/(m2?s?kPa)。 仿效上式,得 则 * 气膜阻力 比较得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1.液膜分吸收速率方程 令 ? ? 仿效上式,得 则 液膜分传质(吸收)系数, kmol/(m2?s?kmol/m3)。 * 液膜阻力 比较得 由 * 3.界面组成的确定 稳态下,气、液两膜中的传质速率相等,即 直线 通过定点A (c,p) 斜率——kL / kG * 界面组成的确定 *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以(p- p*)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KG与kG、kL关系)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 *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相加得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令 则 式中:KG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kPa)。 总阻力 液膜阻力 气膜阻力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 液膜阻力 气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气膜 控制 示例:水吸收氨 气膜阻力 气膜控制示意图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2. 以(c*- c)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KL与kG、kL关系)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则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由此得 整理得 由 相加得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令 则 式中:KL ——液相总吸收系数,m/s。 总阻力 气膜阻力 液膜阻力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 气膜阻力 示例:水吸收氧 液膜阻力 液膜控制示意图 液膜阻力控 制整个吸收 过程的速率 液膜 控制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3. 以(y –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式中:Ky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4. 以(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式中:Kx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 液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5. 以(Y- Y* )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式中:KY 对于低浓度吸收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 气相总吸收 速率方程式 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 6. 以( 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同理,可导出 式中:KX 对于低浓度吸收 ——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