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结构性掣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PDF

中国外交的结构性掣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外交的结构性掣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刊于《东方早报》2011 年 9 月 7 日,第D22 版 /dfzb/html/2011-09/07/content_526460.htm 中国外交的结构性掣肘 唯有处理好中国所独有的挑 战,才有可能使中国的外交走向 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9 ·11 事件不是中国的什么机遇。不论 美欧及其盟国如何在全球布局其 外交和军事力量,我们都必须把 应对好中国所独有的国际事务结 构性掣肘作为设计外交作为的重 中之重。 查道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美欧的国际问题研究界, 流行着一种对全球外交大势的观 察:十年前发生于美国的 9 ·11 恐怖袭击事件,中断了美国将其外交和军事资源 向东亚转移的步伐,中国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十年赶超美国的宝贵时间。而今, 美国特别有必要从办急事(在中东、中亚反恐)转到办要事(应对东亚地区在全 球经济与政治变化影响力的上升)的轨道上来。关注中国以及中国的对外关系, 是重中之重。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同仁中,类似的逻辑颇有影响力。过去十年被看成是美 国因为专注反恐而忽视了国内的改革,其国力的衰落越来越明显,即便是否不可 逆转还有可争辩的空间。从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全球产品贸易额中所占比例,特 别是持有美国的国债的主权国家债权人排序等硬指标看,中国力量有了质变性的 上升,即便判断这个过程是否不可逆转也为时尚早。因此,不论美国处理国际事 务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遏制中国,也不论它未来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能力如何变化, 中国有必要讨论如何从侧重“韬光养晦”转到“有所作为”。 其实,思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在外交层面“有所作为”的空间,一个有益的 切入口是应对好自身的脆弱。 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能够发挥作用的程度,这个国家的政府机构、领导 人、企业、学术和文化精英们做出努力时所能够获得认可和支持的程度,既取决 于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外部世界所给予的行动空间。因此,把握好外交行为的 分寸相当重要。 一方面,特别是过去三十多年,在没有中断过的国际质疑声中,中国的内部 发展和外部环境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另一方面,一些国际质疑给中外交往中的 具体项目的达成要么设置了障碍,要么增加了成本,形成了一种掣肘。这种掣肘, 具有结构性。 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 正如斯坦利·霍夫曼在 1977 年所归纳的, 国际政治学是一个“因为美国而出 生、由于美国而成长”的社会科学分支。虽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变化,构 成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过去六十年间,中国走过了一个从被动回应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中国 政策取向,转变到试图为中外政治经济互动找到更多主动应对方略的历程。贯穿 始终的是和平共处。而提出和平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