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基础复习试卷
第七单元基础复习
一、基础综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pián) 所恶(wù) 槽枥(lì) 冠者(guān)
B.寝衽(qǐn) 庖丁(páo) 杖殴(ōu) 相马(xiàng)
C.订鬼(dìng) 食马者(sì) 粟(sù) 韶乐(sháo)
D.自省(xǐng) 蹴尔(cù) 不屑(xiè) 舞雩(yú)
2.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指带来好处)
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 (显露)
D、不以千里称也 (称号)
3.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吾日三省/吾身
4.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二、基础拓展
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C.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 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 ;喻光阴迅速,谓 ; 说年老雄心在,称为 ;祝事业有成,则言 。
7.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 。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 , 。
(3)满地落花,让看花人看到了暮春时“ ”的景象。
(4)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的诗句“ ,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颔联是 ,
,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
(6)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愿望。
8.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路; , 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开拓一条怎样的路, ,酿造一壶怎样的酒,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三、基础阅读
(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
9、甲文的作者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