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
虽说每个教师的职责都是教书育人,但是相对单独的学科老师来说,班主任是育人的明显责任人,其实也确实是很重要的责任人。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班级的整体性,而也要着眼落在每个学生的性格发展、习惯养成等等能对一辈子都会有正面影响的东西。
说得大一点,班级是一个小社会,说得小一点,班级又是一个大家庭。无论作为一个小社会,还是作为一个家,都必须有主心骨,努力营造集体文化,达成班级的共识,这样才会更有凝聚力。我给我们班取了个名字,叫“向阳花班”,我们的班歌是《向着明亮那方》,我们的班级主题诗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利用班会课、学期结束时班级的开学典礼、放学典礼,以及家长会上,将这些文化象征元素跟平时的行为表现连接起来。希望将其中的积极的一面内化为孩子们品质的一部分。
作为小社会,班级一定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没有规则,也会杂乱无章,而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又应该是舒心自由的。这是矛盾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所在群体的地位,开始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地位,而现在的孩子都备受娇宠,希望成为群体中上上者的愿望特别强烈,但却又吃不得苦,吃不得亏。于是,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个人与班级,个人与小团体之间的矛盾。这是矛盾之二。过于注重集体共性,势必压抑个性,而过于张扬个性,又会使集体交往性得不到正确积极的发展。纪律性不强,不利于小社会的运转,纪律性太强,不利于家庭气氛的和谐。所以,虽说以“引导”为主,规则约束为辅,无论是纪律,还是自由,都要有其度。但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班级小社会,制订规则肯定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们同在一个学校,每个班的规则都基本上是相同的,无非是纪律、卫生、穿着三个大方面。规则之中的评价评估制度才是能让规则有效实行的重要原因。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促进等级之中。二年级的的时候,我是用集满星星换月亮,集满月亮换太阳的等级,到了三年级,因为年龄更大了,我觉得用图腾式的这种红花引导太幼稚了,于是,就采用分数的了。在六十分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纪律方面的加分,而穿戴、劳动等应尽义务就在六十分的基础分里,违反就扣分。一周算一次,去年,是满一百分就换书签,集了六张书签就换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成长纪念。可是,就像李毅老师评价的,好的还是继续好,不好的还是继续不好。在评分过程中,确实也必须关注每个人的得分情况,进行个别的鼓励。可是,就像李毅老师曾经提出来的问题,上高分的永远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人。所以我有时候很泄气。可是泄气归泄气,还是要找方法,我就想尽办法给一些弱势一点的孩子加分的机会,比如请他帮忙,加贡献分,简单一点的问题让他回答,或是课堂上看到他坐好了,比平时好,有进步,就加进步分等等,说得好听点,共性加个性吧
今年,我仍然是采用的评分的方法,但根据上学期表现出来的不足。今年的这种评估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不再以周为结算单位了,而是到了一百分就可以集一张健康成长币了,贴在自己的照片旁边。集满了六张健康成长币,就可以向老师或家长提一个合理的要求了。其实,在五十六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的作法是开设银行,像买房子一样的买座位或其它。但我们国家的教育意识和国情文化不太适合,我就简单化用。这样实施了两周后,我发现孩子们对本来应尽的义务不怎么关心,原来,六十分是基础分,他们觉得反正是自己的了,所以无关紧要.从他们每一次加分后都很高兴很兴奋的表现中,我就借一次作业没做好的机会,趁机改革,不再有基础分了,从考勤、穿戴等常规性方面进行加分,我希望的是通过加分的频率高一点而促使他们能更积极。我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本带硬皮的小笔记本,专门让他们记分的,自己不能加,同桌互相,或小组长、纪律观察员才能加,并且,我将加分的项目归纳成九个方面,每一次加分,都是加在相应的项目后面.同时,每周进行一次分数通报,在班会课上,自己对自己进行总结,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有时候,班会课也会上成颁奖典礼,评出优秀班长优秀组长进步之星等。
规则就像机器一样,是死的,是冷板的,所以,还需要润滑剂。规则需要,身传身教的引导也很重要,师生关系的无声影响更重要。我觉得教育就像练功一样,目的性太强,则欲速则不达。功夫在身外,好的教育也应该在功利之外,在春风化雨般的润泽之中。所以,我有一个可以称之为观点的想法是:我总觉得好的教育是无痕的艺术。就比如执行班级规则来说吧,制定规则让人遵守,总是管人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所有,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一定要有游戏精神。我也把自己加进去,发现谁没放好凳子或没扫好地,我帮他们扫了,我就扣他的分加在自己身上。有时候,我提醒他们摆好桌椅,我就说,我会随时给自己找加分的机会,这一招还挺好用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积极自查自省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