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经典篇目演练:文言诗文课课练(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经典篇目演练
文言诗文课课练:(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型例说 1.诗词常识 例1(2010·河北) 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例2(2010·贵州毕节) 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 答题解析:诗词的作者和诗词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是诗词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在学习诗词时首先要掌握的。了解作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诗词写作的背景,这就是“知人论诗”;了解相关的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词要反映的内容,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例1:刘禹锡 白居易 例2:向秀 王质 2.朗读断句 例3(2010·河北)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答题解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诗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正确断句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这一类要求标出朗读节奏的试题,强调的是对诗意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味。七言诗通常每句三顿,一般的格式是二二三;有的是两顿,一般的格式是四三。此题要求只顿一次,可以按照一般的停顿规律思考,然后再结合诗句的意思验证。本题正确的划分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借典传情 例4(2010·山东滨州) 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 例5(2008·湖北黄冈)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闻笛赋: ②烂柯人: 答题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诗中借用典故的作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国曹魏末年,向秀写《思旧赋》怀念朋友嵇康、吕安。刘禹锡借此典故表达对已逝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上山砍柴,观看两童子下棋,棋局终了,斧柄朽烂,百年已过。作者借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参考答案:例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例5:①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4.感悟诗意 例6(2010·贵州毕节) 请你简要分析乙诗(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 例7(2010·湖南株洲)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题解析: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是诗词赏析最重要的内容,这两道题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作者写诗的背景去体会,要结合诗句中的内容去分析。写作本诗时,作者和白居易故友重逢,多年贬谪的忧伤和世事变迁的惆怅,使得诗歌的起笔便显得伤感低沉。颔联借用典故更是突出了这种伤感。而在颈联中,作者笔锋一转,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两题答案示例: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5.名句鉴赏 例8(2010·湖南株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例9(2010·河北) 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例10(2010·山东滨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题解析:三道题的考点基本相同,连题干的表述都基本相似,可见此题的典型性。前两题都是问这两句蕴涵的哲理,所以答题时只要写出你领悟到的道理即可,不必更多地分析。后一题问得具体,不仅要分析出诗句蕴涵的哲理,还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谈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例8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示例二: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示例三: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例9同上。 例10示例: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新题演练 1.诗题中的“酬”字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你能读出作者写诗的目的吗? 答题思路提示:此题考查对诗题的理解,也是对作者写诗背景和目的的把握和了解。要从该词的字面意思入手,结合诗境,来具体分析作者通过这个字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年盐城市中考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doc
- 2008年玉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课改区)试题试卷.doc
- 2008年考研时事政治国际时事预测54题.doc
- 2008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doc
- 2008年考研时事政治复习之国内外时事(二).doc
- 2008年考研时事政治复习之国内外时事(三).doc
- 2008年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试卷.doc
- 2008年苏州市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试卷.doc
- 2008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试卷.doc
- 2008年金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试卷.doc
-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经典篇目演练:文言诗文课课练(三)饮酒.doc
-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经典篇目演练:文言诗文课课练(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doc
- 2011年中考语文“感动中国”专项试题预测(通用).doc
-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教材过关训练:八年级综合训练(附答案).rar.doc
- 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doc
- 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文默写.doc
- 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江西等11省市11篇).doc
-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常用成语辨析.doc
-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大名著阅读.doc
-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病句修改训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