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事观察大炮就是真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周军事观察大炮就是真理

一周军事观察:大炮就是真理 本周,一件在国际市场成名多年却从未有实战经验的国产武器终于经历了自己的首次实战:这就是沙特陆军装备的PLZ-45自行榴弹炮。 据悉,这种火炮目前已经出口到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其中沙特、科威特都是国际军火市场上“钱多任性”的代名词。 为何这些国家会选择PLZ-45这门光看纸面数据并不算突出,价格也不便宜的中国武器呢?中国的PLZ-45、PLZ-05和PLZ-52三种现代化自行火炮系统之间有何关系,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先进的自行火炮? 此外,越南空军的两架苏-22战斗轰炸机相撞后坠入大海,观察者网此前已经刊文为读者介绍了这种战机在越南的来龙去脉。本文将对这个话题略加扩展,略谈越南海空力量的现状,看看它购买的几十架先进战机、几艘潜艇到底对中国能产生多大“威胁”。 扩展祖国“真理的范围”? 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帝国主义名言:“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话糙理不糙”,这句话真实描述了国际社会的“丛林规则”。从军事角度讲,这句话也颇有些意思,它说明了炮兵武器系统射程的重要意义;而在敌人炮兵反击范围外安全地打击敌人,显然是炮兵系统理想的设计目标。 最近,沙特在打击胡塞武装的作战中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真理”,即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借“三大知识”军事杂志的科普文,PLZ-45早已名声在外,但投入实战却是第一次。从照片上看,沙特军队的PLZ-45自行榴弹炮停在简易工事内,与载有90发炮弹的自行供弹车“车尾对车尾”对接,显然正在进行持续射击。这场战争的孰是孰非我们且不去讨论,作为PLZ-45自行火炮的“娘家”,自家的“女儿”能在异国他乡成为维护用户国家利益的利器,这也是值得中国军工骄傲的一件美事。 图中可见沙特军队为自行火炮构筑了简易工事,在对方没有反炮兵火力的前提下,PLZ-45与PCZ-45组合体可以长时间停留在阵地上发射,不会因为车尾对车尾连接方式发生机动困难的情况 作为中国90年代唯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身管自行火炮系统,PLZ-45的最大卖点是系统化,购买这套系统的国家实际上可以获得一整套营级炮兵作战系统,且45倍径火炮的射程也比当时国际上流行的39倍径火炮远了不少。此外,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炮车内的空调系统,让在室外温度50度以上的沙漠里操作火炮不再是一件地狱般的差事。 不过,PLZ-45作为中国炮兵系统“厚积薄发”之作,它的诞生并不像一般科普文里说的那么波澜不惊。看看它的早期历史,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当初的中国是如何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 在80年代的两山轮战中,中国的炮兵让越南人吃尽了苦头。不仅具有占绝对优势的炮兵数量、重型火炮射程、从英国引进的“辛柏林”炮兵雷达,中国炮兵部队官兵灵活的战术,也在南疆战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欧进口的“辛柏林”型声测雷达 然而,在这场完美的火力表演背后,却可以看到中国炮兵系统的隐忧。当时中国在南疆前线投入作战的都是牵引式火炮,凭借射程优势和炮兵雷达优势,可以轻松对付同样主要装备牵引火炮的越南军队;但与已经实现自行化、机械化的苏军炮兵相比,优势自然还是在苏军一边。如果中苏发生军事冲突,很可能被动挨炸的就会变成我军。我军的现代合成作战理论师承苏军,极为重视炮兵在作战中的价值,被动的局面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转向当时关系良好的西方国家寻求赶超契机。前面提到的英国炮兵雷达就是这一时期取得的成果。而更重要的,显然是寻求新型火炮。恰巧,这一时期有一位在西方国家努力推销自己研究成果的奇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加拿大人吉拉德·布尔博士。他当时已经在欧洲国家掀起了一股“45倍径革命”,即将155毫米火炮的身管长度从之前美国在北约推广的39倍口径,提高到45倍口径;除了欧洲当时的这个想法,我军工部门还提出,可以用155加榴炮取代原来的152加农炮、152加榴炮和130加农炮三种火炮,简化弹药系列。但怎奈我军当时基本是两手一摊——没钱。最后军工部门只得自筹资金,于1983年得到国家批准,开始研发W1988型加榴炮。当然,后来该型火炮还是得到了国家支持,1986年时被列为8910工程的10个项目之一(计划参加后来被取消的国庆40周年阅兵)——最后这些火炮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80年代中后期,牵引式加榴炮凭借射程对苏军形成优势的想法已经显得不够有说服力了。当时苏联研制的50倍口径、射程达到30公里的2S19型152毫米加榴炮已经初具雏形(1989年装备部队),这种火炮具备自动装弹机,在双方射程相当的情况下,自行火炮对牵引火炮当然有巨大的优势。 苏联/俄罗斯陆军的152毫米2S19 MSTA-S自行火炮 中国在80年代中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情况,不过当时毕竟是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时代,所以虽然1986年确定开始研制采用45倍径火炮的155毫米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