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度使与藩镇
摘 要
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
藩镇割据
唐代兵制变化
要探讨藩镇割据问题,我们就得从唐代兵制谈起。藩镇节度使制度是唐代军事制度变迁必定的结果。
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唐代建立之初设十道(唐初十道),各道设有折冲府,征召职业府兵(卫士)为常备军,战时少量募兵。
军府分别隶属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隶属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但是唐代府兵制建立的基础是均田制,兵农合一,战时出征,和时农作,卫士需要自备武器口粮,虽然免除了租调,但是卫士个人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在均田制的破坏过程中,随之破坏。而且府兵制择兵标准虽然提高了军队素质,但是也间接损害了国家生产基础。
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唐律疏议·卷一六》
节度使,唐代地方长官,最初地方政权归刺史、都督等,刺史管民政,都督管军事,后来都督权力削弱,加之边关重镇与内地不同,辖区较广,情况特殊,遂置节度使。
史皆称睿宗景云二年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为节度使之始见者。
起初,节度使只是一个虚无的名号,到玄宗开元年间成为定制,设八节度使。安史之乱后,社会动乱,内地也开始设置。
随着府兵制的破坏,募兵逐渐成为常备军,加之边患内乱频发,各地方节度使军力扩充,并且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私人武装。
土地兼并-均田制衰败-府兵制破坏-边防节度使权力增强-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情况
藩镇,也作方镇,藩者,守护者也。是唐中期实行的一种保护国家边境安全的军事屯兵制度,其长官为节度使、经略使,唐天宝年间设立九个节度使,一个经略使,史称天宝十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
唐天宝十四年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闰月戊申,以史朝义下降将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军节度使;-----(《旧唐书·卷十一》
名义上藩镇隶属中央,但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落,俨然成为实际上的独立政权。
唐代自安史乱后,“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同时,常年征战已经打乱了帝国的经济和农业秩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时而藩镇暴动(如德宗朝、宪宗朝),时而农民起义(如裘甫起义)。而公元884年黄巢起义更是直接将唐帝国带入了崩溃的边缘,整场起义持续10年,曾攻下长安,建立大齐国号。终于,唐哀帝天佑四年,黄巢起义军降将朱温(唐赐名全忠)废掉哀帝李柷,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后梁太祖。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混乱的割据时代。
五代十国时期的总体特点概括而来就是割据征伐、动荡乱政,其中五代指相继占据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是名义上的中央王朝,但地方割据任如唐末,南方及山西地区前后建立了十个割据政权。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藩镇与中央
大多数人在听见藩镇、节度使等词时,第一反应都是封建割据,国家动乱,但是笔者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藩镇之利弊有待考论,理由如下:
1.唐代藩镇割据不交赋税、官位世袭、军队不听调动,极大的损害了中央权力,使得唐帝国逐渐瓦解。
2.唐代藩镇分为四类(河朔、中原、西北、东南),其中河朔型藩镇大多有安史之乱降将所立,割据一方,“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发动过许多叛乱,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是唐代朝廷与藩镇斗争的主要地点,就算如此,河朔三镇仍是奉唐为正朔。
“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李德裕;
另外三类虽说节度使大都也是世袭或兵士拥立,但大多数都服从中央命令,是所谓的“顺地”,其中中原诸镇防河朔,拱卫京畿地区,是真正的“藩镇”,而西北诸镇(包括岭南等边镇)防边: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军队大量内调,边防空虚,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入侵,就连长安也先后被回鹘、吐蕃攻破过数次之多。设立西北方镇,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御边疆;东南诸镇主要集中于吴越之地,唐中后期,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