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概论-油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砂的形成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为中新生代的油砂分布区。油砂具有分布范围广,层位、成因类型多的特点。 黑英山油砂地层直立——倒转。沿中侏罗统宽150m范围内,有两层厚2~15m的油砂,岩性为中粗砂岩。油砂具浓油味,沿断缝充填沥青和液体黑色稠油。油砂的形成与断裂有关。 油砂的形成 塔里木盆地 油砂的形成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油砂主要分布于伊盟隆起的东胜北部地区、伊陕斜坡的延长地区、渭北隆起的庙湾—四郎庙地区。 油气沿上倾方向,向继承性隆起的基岩突起运移之白垩系底部砂岩,形成北部地区的油砂分布格局。 鄂尔多斯北部地区油气运移示意图 图例: 油砂的形成 鄂尔多斯盆地 油砂的形成 大量研究表明,油砂矿与重油、常规原油有共生或过渡的关系。如我国东部大部分断陷都具有良好的生油中心,沿生油中心内缘分布的圈闭多形成常规油田,具原生性质。而原油向外缘的运移过程中,发生明显生物降解、水洗和游离氧的氧化,迅速稠变向重油演化,在盆地边缘形成重油带和油砂矿。 全球油砂矿的特征及形成条件与重油油藏呈现出许多共性: (1)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是重油藏、油砂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特别是新生代的构造运动把先前聚集的油气带到近地表,导致各种程度的生物降解和氧化。一般来说新生代构造运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盆地最终的几何形状并控制了重油和油砂矿藏的分布。 (2)油气自油源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聚集常发生在抬升期间,油气从生油区向斜坡上倾方向运移,形成大面积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另一种是由于基底抬升而发育起来的以浅层披覆背斜圈闭为主的油藏、重油油藏与油砂矿主要沿盆地斜坡(被覆盖或部分遭受剥蚀)的外缘和发育在盆地持续抬升基底之上的浅表披覆构造分布,规模通常很大。 (3)重油油藏是原油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游离氧氧化而形成的,油砂矿一般形成于近地表的浅部(通常在2000m以内)或地表。 (4)约90%的油砂矿分布在白垩系和古近一新近系油气藏中。 油砂的形成 油砂的形成 沉积盆地中,重油油藏、油砂矿的形成、分布与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 (1)相当规模的常规油形成与聚集。 盆地在其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具有相当规模的常规油气聚集是形成稠油、油砂资源的前提。依据物质平衡原理进行的统计,常规油必须损失自身10%~90%的数量,才能成为重油或沥青。其中成熟常规油需损失50%~90%,低熟常规油因原始相对密度、粘度值高,损失量要小,一般为10% ~ 50%。 (2)后期构造运动。 后期构造运动的发生恰恰为石油进入连通系统提供了动力。即只有在油气生成、聚集之后发生的构造运动,才能为原始聚集的常规油进入连通系统创造条件。如产生开启断层、不整合面以及开启储层等。同时,构造运动的方式又必须在连通系统内创造较好的或一定封盖条件,使石油在连通系统内不会迅速散失,能够有相当数量的石油聚集。从而既遭受运移期又遭受油藏期的稠变作用,为形成相当规模的重油沥青奠定基础。后期构造运动的次数愈多、构造运动的强度愈大,原油遭受的稠变作用愈强。而且,运动的方式愈适宜封盖条件的创造,连通系统内稠油油砂的形成量与聚集量就愈大。 油砂的形成 在盆地(或凹陷)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石油由非连通系统进入连通系统,遭受各种稠变因素的作用,并使之有相当数量的原油在连通系统中聚集,这样,最终才可在连通系统中形成重油/油砂。在整个油砂的形成过程中,连通系统内石油总供给量等于生油岩总排驱量与非连通系统总聚集量之差。总供给量包括连通系统内的保存量(未开始遭受稠变并聚集的量)和散失量(非稠变因素造成的损失量)。 油砂的定义 油砂的性质 油砂的资源状况 油砂的形成 油砂资源储量评估方法 油砂的开采技术 提 纲 油砂资源储量评估方法 非常规油气藏需要通过特殊措施或特殊的开采方法得以经济开采。根据资源三角关系图。说明:随着人们逐步解决与非常规资源相关的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资源的供应潜力在数量、开采成本、开采技术等方面也会不断提高。 据Hoiditch修改 油砂资源储量评估方法 油砂矿藏中的原油从原地下储集体中运移至地表后,一般已脱气,呈固体或半固体状态。油砂矿藏既不同于固体矿藏,又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因此,对油砂矿的评价、开采方式等就有其特殊性,必须采用特殊开采方式和特殊储量经济评价办法。 油砂和重质原油的主要区别在于降解度的不同,与常规原油相比也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相近的化学性质,在某些情况下有类似的成因历史,都遇到开采和炼制加工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油砂储量的评估应借鉴固体矿床和常规油气藏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 油砂资源量、油砂地质储量均是指油砂油的量。油砂地质储量的大小是进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油砂矿开发方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