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救援看ems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功能转换的思考.pdf

从汶川地震救援看ems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功能转换的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届全国急救与灾难救援高峰论坛论文汇编 从汶川地震救援看EMS系统 在灾害救援中的功能转换的思考 王飞蕨悦安 (武汉市急救中心) MedicineService 与管理范畴,因此文中所讲的EMSS主要是集120指挥调度、现场救治与后送医院为主的院前急救 体系。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大规模灾害可能是人为或自然造成的。人为灾害包括战争、恐怖活动、化学和核事故、火灾、 建筑物倒塌和大型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比人为灾害造成的灾难更大。包括洪水、地震、飓风、火山 爆发和龙卷风。我国是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死亡率也比较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 生8.0级强烈地震,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32年来新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波及范围之 广,救援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李幼平等统计出至2009年9月,地震后在国内378中期刊上发表了 1874篇有关地震救援的总结性文章,这为我国地震等灾害救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院前医疗急救与灾难紧急医疗救援都是社会紧急事务安全保障体系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就灾难紧 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而言,目前我国承担这一任务的先驱是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如何使EMS系统 在灾难救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汶川地震救援中,重灾区、近灾 区和远灾区三线EMSS所发挥的作用,来阐述在灾难救援中,EMSS从日常急救向灾难救援的职 能转换。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原始信息统计数据;绵竹市人民医院抢救与转送地震伤 员原始记录;地震后有关地震救援相关文献报道;武汉市急救中心赴地震灾区救援原始资料。 1.2方法汇总上述资料,先将绵竹、成都、武汉分别界定为灾区、近灾区、远灾区,分别比 较这三线城市的EMSS在地震发生后的响应、参与救治、相互协作以及各自如何进行EMSS职能 转换。 1.3统计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软件统计数据,对结果作描述性分 析。 2结果 2.1灾区(绵竹)急救系统 地震发生后的数小时内,绵竹市所属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属于瘫痪状态,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抢 救和疏散伤员到空旷地带,转移医疗药品与器械并开展自救工作。于灾后5小时,在卫生行政部 门的指挥下,在一个大型体育场成立医疗救治中心,负责接收和救治地震伤员,震后2天内,共 第二届全国急救与灾难救援高峰论坛论文汇编 收治地震伤员25000余人。由于短时间需要救治太多伤员,原配备的急救人员与救护车辆已经远 远不能满足但是需求,绝大多数的伤员是借助公共汽车、货车及私家车进行转运。灾后第三天, 随着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到达,救援工作逐渐趋于正常,据统计参加绵竹市医疗救援的外援单位 有81家,人员2420人,部队外援机构有6家,人员595人。截止6月28日绵竹市医疗救援系统 共救治伤员36000余人。 2.2近灾区(成都)急救系统 成都120急救指挥中心,在地震发生后58s,就接到灾区伤员的求助电话;震后3min。120中 心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医疗救援分队,奔向灾区,实施救援;震后1h,120中心及网络医院就已分别 抵达3个重灾区展开医疗救援;震后3天内,通过120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全市113家医院750余名 医护人员、252辆救护车及39架次征用车,共抢救转运受灾入院伤员7132人。震后3天至1月内, 主要承担伤病员的转院和出省转移治疗的指挥调度工作。通过120指挥调度平台,共转运伤病员 2431人。 23远灾区(武汉)急救系统 地震后不到40小时,5月14日凌晨l点,武汉市急救中心接卫生部赴川执行救援任务的命 令,迅速启动灾害救援响应预案,在7小时内集结50台救护车、l台调度指挥车和1lO名救援队 员以及相应救灾药品和急救设备,经过1100公里陆路、380公里水路,18小时的长途奔袭,于灾 后第3天到达绵竹重灾区开始救援工作。在乘船赴绵竹灾区的途中,我们对全体队员分批次进行 了救灾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流程、安全事项、个人防护、车辆消洗、心理辅导 以及各类登记表的填写等。实践证明,我们在乘船中进行的培训,贯穿了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