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风沉郁悲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风沉郁悲壮

八月茅屋為秋風所破 歌 ---杜甫 翻轉與發想 請上網尋找「及時助人」的社會新聞與相關的人物故事,並上台分享看法。 【作者?時代背景】 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於鞏縣(今河南省鞏縣)。 其一生與所處的那個時代環境息息相關,詩的內容多反映現實社會生活樣貌與人民生活疾苦。 【作者?時代背景】 杜甫詩風沉鬱悲壯, 富有濃厚的社會關懷, 後世尊為「詩聖」。 【作者?時代背景】 公元 759 年,杜甫離開戰亂的中原,帶領全家至成都,寄居在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寺。隔年在親友們的協助下修建草堂,公元 762年落成。 【作者?時代背景】 未料不久大風吹破草屋,大雨接踵而至,詩人徹夜難眠,因而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這首詩所說的茅屋就是指他在成都的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本文賞析 杜甫在安史之亂後,經歷一番顛沛流離的生活,飽嘗國破家亡之痛與饑寒交迫之苦。後來好不容易落腳於草堂,詩人及其家人在此安居了一年多的時間,正當草堂初具規模之際,卻碰上秋日狂風,將好不容易建造的簡陋草屋摧毀,詩人心中的沉鬱可想而知,但可貴的是,他將之轉化為對社會的關懷。 本文賞析 全詩一開頭即描寫秋高氣爽時節,狂風怒吼的駭人景象。 接著,切入主題,生動地描寫狂風把屋頂上的茅草都捲走了。屋頂不但捲走,有的茅草甚至飛過江,散落岸邊;有些則高掛在樹林的枝梢上;有些飄到水裏,剩下一些能撿回的,卻被村裡的孩子們當著他的面抱進竹林裡。 本文賞析 杜甫急得罵這些孩子竟欺負自己衰老無力,他喊得唇焦口燥也喚不回來,此處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個對頑童無可奈何的老人焦躁的神色。頑童的調皮與詩人的憤怒形成強烈對比,敘述生動而自然。 本文賞析 風停之後,雲層變為墨黑色,天色瞬間昏暗。「秋天漠漠」與「八月秋高」前後呼應, 展現出秋日景象的遼闊與荒漠,讓人感受到狂風與大雨的無情。這時,詩人藉由自身的淒苦聯想到和他一樣失去遮蔽之所的人們,將如何渡過這淒風苦雨的夜晚? 本文賞析 詩人家裏的布,因使用多年而難以保暖,兒子卻又將被子踏破,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床早已被雨淋得透濕,無一乾燥處,讓他難以入眠。 本文賞析   全詩一開始細緻地描繪茅屋被風吹破的淒涼景象,可想像詩人的生活必定雪上加霜,但緊接著,筆鋒一轉,展現出詩人對天下寒士生活的關注,讓人感受到他那推己及人的情操,頗為激勵人心,這也是杜甫之所以為杜甫的質素。   詩人多次在詩中展現關懷眾生的偉大情懷,由己身出發而關懷天下士,閃耀出人性美善的光輝,呈現出杜詩思想中慷慨高遠的意境。 詩作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挂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詩作賞析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創意演練(圖文詩練習) 請從杜甫此詩出發,回想自己在颱風天曾經歷或觀察過(新聞亦可)的景象,詩中情境與自身經歷相映照,從中體味詩人推己及人的愛心,進而引發關懷社會的情懷。 【問題與討論】 1.如果你是杜甫,面對生活的窘境, 你會想什麼具體方法來解決? 【延伸閱讀】 1.程敏淑:《我們---走進青海、新疆、甘肅充滿 愛的角落》 (台北:木馬文化,2010年)。 2.陳樹菊: 《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台北: 寶瓶文化,2011年)。 影音---杜甫草堂 /watch?v=eKEfMLxBm6o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