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泰山封禅.doc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泰山封禅

唐代的泰山封禅 ——唐高宗唐玄宗泰山封禅参与人员研究 文章摘要: 关键字: .泰山封禅 关于历代封禅大典 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盛世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天地祭奠活动。相传远古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其目的在于“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1](P13)这无疑带有远古社会自然崇拜的遗风余韵。后经过齐鲁方士、儒生的加工改造和秦皇、汉武的实践,遂成为法定不可动摇的帝王受命的最高仪式,而后易姓而王者莫不以登封泰山为至荣。 据《旧唐书.礼仪志》称:“高宗即位,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2](P884)又据《唐会要》封禅》记载:“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3](P162)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1]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人们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举行封禅大典,原因就在于举行封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这就是受命于天、符瑞祥应、功成德洽、日月有暇。因此,封禅就成为历代帝王都想为却只有少数帝王能为的盛典。“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人既然已经有此定式,且为后世封禅 A 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其作为权力授予者之神圣上天的“答厚德,告成功”,“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而祈福”的事情。它作为有成就的帝王向上天复命和为百姓祈福的严肃礼仪,处在由古代圣贤和儒学家们所一再阐发的政治天命观的整个思想系统中。这种政治天命观认为,“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尚书·仲尴之浩》)。政府产生于有欲望的人民相互间形成合理秩序避免混乱的需要,并且“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荀子·大略》)人民作为天之“子民”,与上天有着受其“天道性理”、蒙其“浩生之德”而“成己成物”的直接纵向精神关系,相对于世间政府和社会关系则具有先在独立的价值生活意义。人民并非为君主政府而生存,相反,君主政府这种功能性的政治设置倒是为人民的公共事务而存在。强调这一“民贵君轻”(孟子)的根本关系,是政治天命观的基本主张。《书》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尚书·泰誓上》)上天出于保佑人民的目的,才作君作师以协助和代理上天治理天下的工作。此所谓“天工,人其代之”(《尚书·皋陶漠》)。因而,君主政府承担着维护天下礼法秩序以遵循和彰显天道法则的神圣使命,以及“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或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尚书·大禹漠》)的政治责任。承担这种使命和责任而统治天下是君主政府所受的政治天命。他需要仁德、才能、业绩,并使其治下的人民获得实际的民生福社,否则“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尚书·大禹漠》)。君主是否真正履行了他所受的政治天命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这种政治天命,是由授予君主权力的神性上天来行赏罚和选择的。而上天的意志则是“听取”并寓于君主统治下的人民对君主政治的反应(言论和政治行动)来形成的。在儒家思想中这被经典地表述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它意味着君主以奉行天道(“思立人极,以见天则”),并让人民满意的方式和实际的政治功业来向授予他权力的上天证明自己作为帝王的真正资格。弃民虐民的昏君暴君在政治天命观下没有权力的道德合法性基础。汤武革命所诉求的反莱封之暴和“王者受命易姓”的传统,是古代大多数王朝政权合法性思想所持的基本依据。如果一个政权推翻前一个政权并说明自己这样做合法正当的理由是认为前政权尤莱封之暴,民不聊生,从而气数已尽,那么,它自己就必须按照“德凉者灭,道高斯起”的同一个纵向政治竞争标准接受政权存在的道德和政治风险,并把推行“仁政”而不是“暴政”视为自己的当然义务。所以,只有那些真正做到“奉天承运”、治国有方、人 民满意、有德有功,天下太平的君主,才有真正的权力合法性,也才会以张扬的方式,依据传统到泰山封禅。封禅对一位帝王来说,是向上天述职和政治受命的严肃礼仪,并激发人民在精神和政治意识上对天下秩序和王朝政权与自己关系的理解。可以说,这个围绕政治天命观而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权力系统,是华夏古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传统,并在过去数千年中长期主导着人们的政治生活。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礼。它具有宗教和政治的两 重属性,一方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