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悲剧意.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悲剧意

论《三国演义》中曹魏政权的悲剧原因 作 者:张明力 指导老师:黄丽峰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形象,他缔造了曹魏政权,而曹魏政权最终被司马氏所篡夺。曹魏的悲剧,基于曹操一生的三不该:不该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期不该嫉贤妒能、立曹丕为世子;不该寄大任于司马懿。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魏悲剧;原因;曹操;三不该 提起曹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奸臣当道,社会动荡不安。初有黄巾军起义,后有董卓专权,诸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中央朝廷如同虚设。曹操一生叱咤风云,南征北战,初随袁绍讨董卓,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刘协于洛阳,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2]。但由他主导的曹魏政权最终被司马氏所取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一个奸臣形象。曹操为什么是个奸贼形象?为什么他不能摆脱后人对他的指责?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各个诸侯拥兵自重,诸侯之间连年混战。汉王室在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虚设而已。孙权虎踞江东,刘备屯兵西川,可他们都不是奸贼,为什么奸贼这顶帽子却落在曹操的头上?   原因很简单,曹操一生犯下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因此他后来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逃脱历史对他奸贼的指控。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悲剧。   这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曹操迎奉了汉献帝刘协。当他迎奉天子时,他确实可以借天子之诏以令诸侯,在军事上可以屡屡得利,这也确实是曹操迎奉刘协的本意。可是,在政治上,这一举措却大错特错,使曹操骑虎难下,只好永远背奸贼之名,令历史唾骂了。“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3]在中国,千年积淀儒家文化崇尚正统“忠”、“ 就是忠君,不能做叛贼。而曹操呢?正是这种忠君的叛逆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叛贼是什么?把“名托汉相,实为汉贼”[4]的帽子给他戴上,一点都不是冤枉他。用“罪百田常,祸于王莽”[5]来形容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曹操迎奉汉献帝的得与失。   当曹操迎奉天子后,他立即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以汉丞相自居,并且以天子之诏命诸侯之间互相攻打,主要借机消灭那些对他有潜在威胁的对手,也使诸侯之间互相消耗实力。这对曹操早期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是起一定作用的,但这并不起关键性的作用。真正起关键性作用的还是曹操的任人唯贤和他的军事才能。曹操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而且他又善于笼络人心,很早就有了一大批谋士和能征惯战的武将。我们可以从他对关羽的特殊优待看出他的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甚至对于反复无常的吕布,他也因惜才而不肯加害,是刘备在旁边敲边鼓才使他最后下决心杀掉吕布,以绝后患。因此,曹操早期的胜利几乎是必然的,即使不利用汉天子的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曹操迎奉了汉献帝,他也招来了许多敌人。曹操的第一个敌人是汉献帝自己。当曹操最初迎奉他时,他正是在走投无路的当口。汉天子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四处流浪,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终结了,他可以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却不料曹操并不想让汉献帝真正执掌大权,他只不过是在利用汉天子之名罢了。这样,矛盾自然就不可避免。汉献帝不愿意做一个任曹操摆布的皇帝,曾写带血诏书密令天下诸侯讨伐曹操。   朝中的诸臣以及汉朝江山的捍卫者都是曹操的潜在敌人。比如太医吉平曾图谋用毒药害死曹操,为朝廷除害。只因事情败露而没有成功。另外,各路诸侯也是曹操的敌人。他们或者忠于汉室,讨伐曹操,或者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以讨伐奸贼为名,与曹操为敌。   因此,如果说迎奉汉献帝在早期对曹操还有些作用的话,那么几年之后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这不能不说是曹操一生中的巨大失策,也是他一生最愚蠢不过的举措。曹操没有必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自己才能和实力,曹操完全可以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大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曹操能力强,而在于其他诸侯的无能和软弱。袁绍多谋而无断、袁术冢中枯骨、吕布勇而无谋、刘璋暗弱……。试想如果各个诸侯都像刘备那样,曹操即便挟了天子,又有何用?正如曹操所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6]无奈其他诸侯无能,才被曹操各个击破。   其实,只要曹操迎奉了汉献帝,他就做不得忠臣,而只能做一个奸臣了。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前,已经颇有势力,显然他不愿意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拱手让人,有谁会这样做了?即使是刘备,也不会心甘情愿。如果他不愿意拱手相让,必然要凌驾于天子之上,天子必然是傀儡。如此一来,曹操身为人臣,却控制着君王,不是奸贼是什么?他有办法逃脱历史对他的指责吗?   曹操这样做对他的人身安全也是堪虑的。因皇帝不愿意有名无实,其它的大臣们也会因为曹操欺凌主上而抱不平。曹操必须时刻提防别人的谋害,真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