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津巴多:从「恶魔」到「英雄」旅程
津巴多:从「恶魔」到「英雄」的旅程
2016年4月12日,北京大学迎来一个特殊的嘉宾,引发了心理学人士集体追星,百年讲堂门口排起了长龙,一时间内心理学人的朋友圈被刷屏。这个特殊的嘉宾正是菲利普·津巴多,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坦福著名心理学教授,一个影响全球心理学界的著名学者。他编写的《心理学与生活》畅销全球,实验研究被多次搬上好莱坞荧幕,还拍摄了深入人心的心理学科普纪录片,被亲切地称为“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
回顾自己传奇的心理学生涯,他说这是一场“从恶魔到英雄”的学术之旅。
这场学术之旅的起点,便是关于“恶魔”的研究——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的灵感来源于津巴多从小生活的环境,他在贫民窟长大,周围充满了各种罪恶,满目疮痍;从小妈妈就限定了他的交友界限,告诫他不要和某些人一起玩。生活贫民窟里,他目睹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些小时候很优秀的好孩子,后来却沾染了毒品,犯罪进了监狱,成为恶人。因此,他心生好奇:邪恶究竟是个人的特质,还是因环境造成的?
回到1971年的夏天,斯坦福大学古老的地下室被改装成了“监狱”,在这里任教的津巴多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这个特殊的研究。这些学生被随机分配到“狱警组”和“囚犯组”,他们的任务就是“扮演”好这些角色:囚犯们穿着囚服并戴上脚镣,被关在狭窄的牢房里,狱警们拿着警棍,负责管理这批囚犯;牢房、囚服、警棍、手铐……一切都模拟得十分逼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原来心理健康、行为正常的大学生,似乎渐渐变成了“恶魔”:狱警们开始虐待囚犯,给囚犯制定了严苛的惩罚规定,并表现出各种残酷的行为;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囚犯受尽了各种折磨,一部分人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产生生理反应。狱警中虽然有人感觉到不对劲,但也并没有站出来反抗,不敢去触犯规则。实验的发展开始变得不可控制,原本计划两周的实验在6天之后便不得不匆匆收尾。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态度和行为会受情境的影响,善恶之间并不没有固定的界限,特殊的情境可以使“好人”变为“恶人”。
研究结果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斯坦福监狱实验也成为了心理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研究之一。2004年曝光的美军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似乎成为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现实版印证,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虐囚的美国军人,在生活中只是十分平凡的父亲、丈夫;但在伊拉克,他们却用尽各种残酷的手段虐待囚犯,画面惨不忍睹。假设你也身处与他们类似的情境,你又会如何反应呢?
到这里,故事还没有结束。既然情境可以造就恶人,那么情境是否也能造就英雄?
在津巴多进行监狱实验时,Christina Maslach是津巴多的女朋友,实验进行到第6天的时候,她探访了这个可怕的监狱,被当时的场景吓到了。她强烈谴责津巴多:“你对这些孩子们做了什么?你需要对他们负责。”而当时的津巴多,并没有意识到任何的不对劲,他的实验只不过正按照他的计划按部就班进行着,他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可以说,他也已经完全成为这个实验的一部分。面对Christina Maslach激烈的反应,他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他便停止了实验。(最后这个女孩顺利成为了他的妻子。)
津巴多认为,她的妻子是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的英雄。
“我一生自小与恶相伴,如今我毕生努力之重点,将从研究恶转向理解英雄主义。”
自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又对社会情境下人的心理做了许多研究,但从邪恶到英雄的转折,或许是一个心理学家的最高情怀,他给了我们恐惧,也带来了希望!
他说道:
“英雄主义是邪恶的解药。”
什么是英雄?津巴多认为,英雄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伟人,并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英雄人物,而应该是生活中的平凡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英雄只不过是在众人消极冷漠时有所作为,并且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作为。而要在生活中避免冷漠的旁观,我们必须具备的两种美德是正义和勇气。如果没有正义,我们无法对事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但是只有正义是不够的,社会中大部分人不是缺乏正义认识,而是缺乏行动的勇气。
津巴多用了另一个词来形容冷漠的旁观者:“不作为邪恶”。
是的,不作为也是一种邪恶,斯坦福实验中那些意识到问题的不作为者,实际上也是造成悲剧发生的角色。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社会,反思我们自己,你可能也想到了最近的和颐酒店事件,想起了多年前小悦悦的悲剧……而那些与冷漠对抗的人,那些为了正义勇敢站出来的人,他们虽然平凡,却是英雄。
津巴多认为:
“情境可以使人成为恶魔,也可以使人成为英雄,情境是同样的情境,但你必须二选一。”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抗拒有害的情境影响力,在紧急时刻做出积极行动呢?
在《路西法效应》一书中,津巴多为我们介绍了三种抗拒有害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自我觉察力(self-awareness)、情境敏感度(situational sensitivity)、街头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