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海盐县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盐县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PAGE PAGE 1 海盐县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县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浙江省六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耕地面积34.58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20多万吨,总产值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2010年以来,我县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启动实施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建设,通过完善生产基础、推动科技应用、创建优质品牌、提升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0年和2011年连续获得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小组,对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供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使用。 一、海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与实施 (一)编制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2010年9月,我县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管理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认真编制了《海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年)》,并顺利通过省级论证评审。根据规划,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两步实施,2010年—2014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75个,面积11.4万亩;2015年—2018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8个,面积5.67万亩;总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73个,面积17.1万亩,其中建成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16个以上,计划总投资5.17亿元。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统筹协调领导,我县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两名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海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农经、财政、国土、水利等九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经局具体负责粮食功能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以主要领导为责任人,落实专职人员开展工作。 (三)加强指导,完善政策体系 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盐委[2011]13号)、《关于印发海盐县粮食生产收割与烘干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盐政办发〔2011〕96号)、《印发关于抓好2011年粮食生产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盐政办发〔2011〕56号)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考核标准等要求,向各镇(街道)下达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任务指标,印发了建设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和市级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同时,我县还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及新农村建设考核范围,并作为对各镇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涉及农田基础设施、地力提升、“三新”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机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我县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功能区建设,结合产粮大县粮食增产工程、农综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集中财力、物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实施。对新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按实际建设投资额的地方承担部分,县镇两级分别承担90%与10%。另外,我县还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补贴等方式,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每年投入70万元用于功能区内水稻良种补贴;对功能区内经工商注册流转土地300亩以上、至少一季种植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每年每亩补助100元。2010年—2011年累计投入各级建设资金2761万元。 二、海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 2010年—2011年,全县共建成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个,面积4.87万亩,其中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4个,面积0.53万亩。全县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呈现五个方面的提升。 (一)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稳产高产水平提升 全县已建成认定的功能区内,共新建渠道90.9公里,修复渠道44.4公里,新建机耕路45公里,修建机埠21座、下田坡200余处。通过建设,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功能区周边水系通畅,农田格式化,田面平整;区内排、灌分系,具有较高的防洪与排涝能力;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能适应粮食生产作业要求。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7.17万亩,比2009年增长4.5%;粮食总产量20.33万吨,比2009年增长3.7% ;全县晚稻平均亩产574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65.3公斤,攻关田最高亩产达850.6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二)“三新”技术普遍应用,科技贡献水平提升 两年来,全县先后推广了“秀水128”、“嘉33”、“秀香2号”、“国宝”、“巨胚稻米”等优质米新品种,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等多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