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永年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3.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4. 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选项 描述 所指对象 A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翻车 B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灌钢法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白瓷 D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海上丝绸之路 A. A B. B C. C D. D 5. 在中国古代,官府新招来的工匠都需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到唐代这种技术培训方式趋于完善,出现“技工学校”。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技术的培养与传承 B. 强化了技术推广和普及 C. 注重产品的质量保证 D. 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 6.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请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曲辕犁; ②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③灌钢法; 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7. 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8.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9.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0.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1.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2.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3. 有西方人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人的钱:一是桑叶,二是泥土(瓷器).下列产品出现在英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