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觉《温州医学史的两座高峰--永嘉医派和利济医派研究》.pptVIP

刘时觉《温州医学史的两座高峰--永嘉医派和利济医派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时觉《温州医学史的两座高峰--永嘉医派和利济医派研究》

六、利济学员 1、“道”次学员:张烈、张景嵩附:张景修、池志澂、池虬、刘之屏、周焕枢、季腾霄、冯豹、陈兆麟、叶麟风、高炳麟、陈钟琦、周鸿年、金铭、蒋瑞骐、杨逢春、维国; 2、“济”次学员:胡鑫、何炯、陈明、王复、何樾、高树屏、程云; 3、“群”次学员:林獬、陈虔 * 4、其他利济学员:院次、生平、著作不可考者。 (1)方邦彝,王瀚,邱缄,林燊,林翰,黄遵,王朝熙,池锦廉,杨钟麟,张懋衍,陈伟典,陈平东,罗以礼,罗庆瑱,胡鸣盛,郭凤鸣,均瑞安人,利济医院良医,兼学堂报撰述、校对、襄订。 (2)(3)(4)(5)略 (6)陈刚,字毅夫,东瓯人,陈虬之侄。民国九年,著《尊生纪要》四卷。院次不可考。 (7)李芑,(1876---1927),原名式夔,字淑諴,瑞安人。著《东瓯本草》八卷。院次不可考。 (8)章宜(l874---1947),字来峰,平阳人。著《河间医话》。子肖峰,承其业。院次不可考。 (9)唐黼墀,字叔玉,瑞安人。光绪己丑举人,著《缘督子伤寒论述注》。院次不可考。 * 七、利济医学的历史影响 1、温州中医教育兴盛 2、温州中医学术团体 3、郑骏父子编纂《乞法全书》 4、郑叔纶编纂《修正丸散膏丹配制法全集》 5、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 * * * * * 谢 谢 * * 个人简介 刘时觉,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中医系首任系主任,2001年温州市名中医,2008年浙江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 照片 * 温州医学史的两座高峰 ----永嘉医派和利济医派研究 * 本人在《浙江医人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 )《温州医学史》(人民出版社 2016年 )提出,南宋时期的永嘉医派,晚清的利济医派,是温州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术高峰。 * 永嘉医派活跃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即大约公元1174─1244年间,相当于北方刘、张、李活动进入高潮之时,“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永嘉医派的学术成就足与河间、易水鼎足而三,共同开创宋金元时期医学学派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而在中国医学史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宋元时期温州医学一大高峰 。 * 晚清,陈虬创办的利济医院、利济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中医专业学堂,出版的综合性报刊《利济学堂报》是我国高校学报之始,也是中医药学报之始,由此而形成的利济医派成为温州医学史第二座学术高峰 * 这两座学术高峰具有共同的特点: 1、有公认的学术中心人物作为学派的学术领头人; 2、有明确的师徒传承授受关系 3、有一定的活动地域,一般局限于学术中心人物的活动地域; 4、有共同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明确的学术思想特点 * 第一节、永嘉医派 永嘉医派以陈无择为龙头,其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为骨干,《三因方》为理论基石,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 * 一、永嘉医派的成员及其著作 1、陈言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王硕与《易简方》 3、孙志宁与《增修易简方论》《伤寒简要》 4、施发与《续易简方论》《察病指南》 5、卢祖常与《易简方纠谬》 6、王暐与《续易简方脉论》 * 二、永嘉医派的学术贡献 永嘉医派最具特色的医学思想,应该是追求简约、切合实用。他们追求将高深繁复的医学理论削繁以达知要之目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医习业》明确指出,唐宋方书之盛,“动辄千百卷”,“岂特汗牛充栋而已哉”?然“博则博矣,倘未能反约,则何以适从?予今所述,乃收拾诸经筋髓,其亦反约之道也”。 * 1、陈无择主张由博返约、提纲挈要 (1)创立三因说:以因辨病,按因施治,从脉象、病源、病候入手,使方药简约而有章可循 (2)四脉为纲说:浮沉迟数四脉为纲 (3)分项述药: 《纂类本草》削冗举要,混合经注,各条以名、体、性、用四字类之,约而易守,炳而易见,真得论述之法。 * 2、王硕追求易简 3、孙志宁增修《易简方》 4、施发为《易简方》补遗拾佚 5、卢祖常极力攻讦 6、王暐《续易简方脉论》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 三、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 1、鲜明的地方色彩 (1)陈无择创制养胃汤 (2)王硕扩充养胃汤之用 (3)孙志宁主张快脾 2、崇尚温燥,又有所醒悟 3、从易简到全面周到 * 四、永嘉医派的历史影响 1、后世评论 (1)《处州府志》:陈无择作《三因方论》,研穷受病之源,用药之等,医者宗之,其徒王硕为《易简方》,并三论行于世;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简方》“其书盛行于世”,指出其书流行的事实而不评论 (3)僧继洪:今之为医者,所习多《易简》; (4)卢祖常:“习《易简》、《简要》为师,借法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