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能CAD实验报告
智能CAD实验报告
——运用迭代与递归算法的生成分形树
班级:计算机6班
姓名:林志敏
学号:030300830
指导老师:余春艳
报告日期:2006年10月27日
实验目的:
熟悉并巩固智能CAD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熟悉LS文法与递归文法的实现原则。
实验环境:
WindowXP系统下,通过VC++平台进行编程模拟分形树的形成。
程序主要界面:
实验说明:
本实验实现的文法是:
ω: L
P1: L-L[-LR-LR-LR]L[+LR+LR+LR]L[LR]
P2: R-RL[+R][++R][+++R][-R][--R][---R]R
本实验的基本实现平台是VC++基于对话框编程,首先程序中的绘图区是一个高590,宽690,白底带橙色双点划线边框的矩形区域,分形树的文法是唯一固定的,而分形树的其他参数均可调,如线段长度,δ角度,迭代次数。其中当使用迭代算法来实现文法时,本程序实现了分形树的可缩放显示,当分形树总长度超出绘图区边界时,程序自动调节线段长度的大小,以匹配出适合于绘图界面大小的分形树。而对于递归算法,经过测试,当初始长度设为200时对本文法的显示较为适合,故此当用户选择递归算法时,程序自动将线段长度调节为200,当然也可以用户自行设定。
本实验自带文法,需要用户输入线段长度,δ角度和迭代次数,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程序默认值,而程序的输出包括了绘制出来的分形树/出错信息,迭代文法还会输出迭代文法的总长度。
实验的限制:
由于本实验的文法是通过不断迭代或递归产生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资源占用的问题,当迭代次数过高,或者递归深度过深的时候,机器的负担将过于沉重,因此我对本程序的迭代次数进行了限制,当使用迭代算法时,程序会判断对应文法的迭代长度,当迭代长度110000时,程序自动放弃执行,对于本文法,当迭代次数选择4时,迭代长度就会超过110000,而对于自动缩放显示,如果选择了自动缩放,当迭代次数选择到3时,将会由于总长度过高而使得缩放后的整个分形树的分枝无法观察,当使用递归算法时,程序会判断对应的递归深度,当递归深度5时,机器将可能无法承受,则放弃执行。
主要源代码及其说明:
1.绘图区的创建:
CPaintDC dc(this);
CPen pen;
pen.CreatePen(PS_DASHDOTDOT,1,RGB(255,125,0));
CPen *pOldPen;
pOldPen=dc.SelectObject(pen);
dc.Rectangle(10,40,700,630);
dc.SelectObject(pOldPen);
pen.DeleteObject();
//用双点画线,选择橙色画笔做边界,绘制一矩形区域作为绘图区
2.迭代算法的实现:
CClientDC dc(this);
CPen pen;
CPen *pOldPen;
int lentime=1;
this-sign = true;
if(m_Radio==0)//迭代算法
{
int i,j,k;
int n=0;
CString re;
re=P1;
if(((CButton*)GetDlgItem(IDC_CHECK))-GetCheck()1)
{
for(i=0;im_Num-1;i++)
{
lentime=lentime*8;
while(lentime * m_Length 550)
{
m_Length=m_Length-1;
}
UpdateData(false);
}
}
if(m_Num==0)
{
str_Tree=_T(L);
}
else if(m_Num==1)
{
str_Tree=P1;
}
else
{
for(i=0;im_Num-1;i++)
{
k=re.GetLength();
str_Tree=;
for(j=0;jk;j++)
{
if(re[j]==L)
{
str_Tree+=P1;
n+=P1.GetLength();
}
else if(re[j]==R)
{
str_Tree+=P2;
n+=P2.GetLength();
}
else
{
str_Tree+=re[j];
n++;
}
if(n110000)
{
MessageB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