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 汽缸分离 轮胎充气 灵感解困惑.docVIP

推理. 汽缸分离 轮胎充气 灵感解困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理. 汽缸分离 轮胎充气 灵感解困惑

汽缸分离 轮胎充气 灵感解困惑 瓦特(1736~1819)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 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瓦特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得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 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 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 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忙躲闪,右肩上已是红肿一片,就像被一把热刀削过一样,辣辣地疼起来,弄得他心烦意乱. 他真有些灰心了,这时,是他的妻子给了他勇气,妻子用激将法又激起了继续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实验室,将过去的资料重新翻阅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来,干累了就守着炉子烧一壶水喝茶. 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 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离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 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充气轮胎”可谓是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其应用之广泛,对现代社会之重要,只要看一看全世界每条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飞机的起落架就不难知道. 这充气轮胎的发明也源自一个“灵感”. 1888年,苏格兰的一名兽医约翰·邓禄普(John Dunlop),因为儿子骑了木制轮子的自行车摔得头破血流,便下决心改进它.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轮子造成的颠簸呢?如何让轮子与地面不再“硬碰硬”呢?他想啊想,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他用一根橡胶制作的水管浇花时,感到水在水管子里面涌动而富有弹性,他顿生“灵感”:把这种灌满水的橡胶管围在木制的自行车轮子上,不就可以减轻颠簸了吗?他很快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充水轮胎”,1867年,又改成“充气轮胎”,1888年,又改进为内外双胎. 那以后,他的发明经过不断改进,不但解决了汽车、摩托、自行车等各种行驶车辆的减震问题,而且还形成了遍及全世界的轮胎产业. 另一个靠“灵感”突破难点的重大发明是英文打字机. 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在美国一家烟厂工作,妻子在一家公司当秘书,常常日夜赶写材料,太辛苦了!他想,如能用机器代替手工写字,该多好啊!他找到多年研究打字机却半途而废的朋友,把人家的模型拿过来. 他发现这架模型的最大问题是“字键”和“字臂”不实用,可自己反复研究也毫无结果. 1863年的一个深夜,肖尔斯在院子里散步构思新方案,回到屋里偶然看到太太弯背写字的那个美丽的侧影,哇!一个“灵感”迸发出来——把太太的头当作“字键”,弯弯的玉臂当作“字臂”,岂不正是设计合理、造型实用的打字机模型吗?他激动地抱着太太,充满歉意地说:“对不起啊,亲爱的,我差点因打字机而失恋,是你赐予了我灵感啊!”此后,又经过4年的反复试验,肖尔斯终于在1867年冬天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字母式打字机.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什么是“灵感”、“灵感”是否存在,一直没有一致的认识甚至争论不休,但“灵感”肯定是人类大脑智力活动的一种现象. 灵感是突如其来的,并没有逻辑思维的一步步推导. 灵感的出现,意味着常规思维的跳跃,逻辑思维的中断. 灵感虚幻,可遇难求袁隆平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 ”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总结得好:“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是神秘莫测的. 灵感的呼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