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外金融中心研究文献综述_精品
国内外金融中心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金融中心的研究文献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90余年间的历史过程中,各学者围绕金融中心的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文献按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的研究
金融中心问题是介于金融学和城市经济学之间的边缘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学家就显示出对金融中心的研究兴趣。早期的金融中心形成理论是建立在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之上的。Powell(1915)就详细描述了伦敦相互独立的银行集聚过程,并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克拉克(C.G.Clark)、库兹涅茨(S.S.Kuzenets)和霍夫曼(W.G.Hoffmann)等人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得出金融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与经济结调整的必然产物。杨小凯(1991)建立了一个关于城市化和分工演进之间关系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显示,“如果所有居民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形成一个城市,那么,由于交易距离的缩短,交易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分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也会大大提高。”Thrift(1994)从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有效地解释了为何金融企业向金融中心聚集,以及为何一个城市能长久地在区域内维持优势。根据路径依赖较好地解释了自然选择理论,金融产业倾向于向有成功经验,以及有较好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聚集。
随着规模经济和集群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观察到金融集聚现象,并形成金融集聚理论。Vernon(1960)提出了金融机构聚集的原始动机,并认为这种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吸引了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上。Davis(1990)通过对金融服务业的调查发现,在大都市的区域里各种规模的金融服务产业都倾向形成集聚。Taylor等(200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分布在伦敦地区12个部门中的23000余家金融和商务服务企业进行了定位和分析,仔细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我国学者潘丽英(2003)、冯德连、葛文静(2004)等对金融中心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早期城市经济学的发展是为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另一视角,但关于城市功能的分析多倾向于关注中枢城市与其直接腹地之间的关系(Gras,1922;McKenzie,1933;Bogue,1950)。Fanno(1933)讨论了银行业和货币市场的中心化过程,包括地理中心化。JeanLabasse(1955)最先以地理学的视角涉及到金融中心的研究,描述了里昂地区银行网络的发展以及中心城市间的金融联系。如果说这些研究还只是金融中心的现象描述,那么法国经济学家FrancoisPerroux(1955)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就已形成了金融中心的理论雏形。
Y.S.Park(1982)扩展了Kindleberger的金融集聚效应理论,将区位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上,强调了区位优势在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中的作用,形成区位优势理论。Musa(1989)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理区位上拥有某种优势吸引投资者和借款者的进入。
随着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信息流理论被加入到金融地理学之中并成当前该领域的主流学派。Porteous(1995,1999)、Martin(1999)、Thrift(1994)、Corbridge、Thrift、Martin(1994)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而金融业也可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Porte2ous(1995)强调塑造和发展金融中心的背后力量,大致上可以从“信息外在性”、“信息腹地”、“国际依附性”、“路径依赖”和“不对称信息”来解释。Genrig(1998)根据证券的流动性及其信息敏感程度研究金融活动,认为无论对信息是否敏感的金融交易都可能集中在信息集中与交流充分的中心地区,从而形成金融产业积聚。
从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研究来看,实际上可分为主体形成理论与客体形成理论,主体形成理论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解释金融中心的形成,这包括自然选择理论、金融集聚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客体形成理论是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角度来解释金融中心的形成,包括信息流理论、金融创新理论等。从这些理论来看,显然西方学者较为重视市场的作用,强调金融机构的自主选择,忽视政府人为的引导,或者说强调市场需求在金融中心形成中的作用,忽视市场供给在金融中心形成中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金融中心形成理论中的一大缺陷。
(二)关于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决定因素的研究
无论是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受着众多因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PT艺术设计课件_精品.ppt
-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支撑技术_精品.ppt
- 【名师测控】(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2.1 男生女生课件 新人教版_精品.ppt
- 公务车驾驶员礼仪培训_精品.ppt
- 南京安置房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doc
- 平面广告案例分析_精品.ppt
- 企业管理:万科地产人力资源手册_精品.doc
- 幕墙拆除施工方案_精品.doc
-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_精品.doc
- 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_精品.doc
-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PPT课件.pptx
- 《智能家居语音交互中的多轮对话管理与用户意图识别》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融合数字化评价的初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docx
- 数字化教学画像构建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基于中小学教育场景的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跨学科学习评价模式创新:数字化评价与多元主体协同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数据分析在网络安全教育评价评价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抗栓策略.ppt VIP
- 副高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docx
-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课程.ppt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电气安全)模拟试卷3.pdf VIP
- VDI2230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系统计算中文版.pdf VIP
- 汉威KB500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pdf
- 2024-2030全球摩托车和机车头盔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4-2030全球全面式蓝牙摩托车头盔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神木市东安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_a)(重大变动)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高清版)DB11∕T 1702-2019 生活饮用水样品采集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