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赊销中的金融合约社区信用与捆绑销售_精品.doc

农资赊销中的金融合约社区信用与捆绑销售_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资赊销中的金融合约社区信用与捆绑销售_精品

农资赊销中的金融合约:社区信用与捆绑销售刘祚祥20世纪90年代的农资赊销是一种普遍的农村社区信用形式,是中国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特别的金融合约,在其所出售的农资价格中不但包括了经销商与农户基于赊欠金额的利率,而且捆绑了服务、咨询以及开拓市场等一系列相关费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农资经销商使其营销网络延伸到农村社区,其行为构成了社区活动的组成部分,并能低成本地运用社区信用资源,从而使农户获得了一条高效率的生产性资金来源。因此,通过金融创新,开发服务于农资经销商的金融产品,可以构建一个以社区信用为基础的农资赊销网络,为农户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农业生产资料融资渠道。 【关键词】社区信用;农资赊销;金融合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在农户的生产性资金供给中地位日益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合约,解决了农户的生产性资金来源,这就是农资赊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交易商、农业加工企业、农资供应商和出口商都是农业生产者获得信贷的主要来源。作为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供应和产品购买交易的一部分,这些购买者和供应者给农户提供信贷,国外称之为产品市场信贷(Douglas,2002),也叫赊销。在中国,赊销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始于先秦时期,并在宋代得到广泛的发展(孙智英,2002)。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上游厂商以商品让渡的形式为下游厂商授信的情况,于是商业信用便以一种赢利信用或投资信用的形式出现了。如今,商业信用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短期融资形式(刘民权等,2006)。农户以赊欠的方式从农资销售商处获得生产资料,以弥补其资金的不足,从形式而言是一种商业信用。但这种目前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社区的赊销合约,与典型的商业信用有着本质区别: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以生产者的产品或未来收入流作为其偿还债务的抵押,而在农资赊销合约中,则是以社区信用为主导。由此可见,农资赊销是一种基于社区信用的金融合约。 一、湖南农资赊销调查 基于农村社区中农资赊销的普遍性及其在农户生产性融资中的地位,笔者先后于2005年12月、2006年7月、2007年5月在湖南的常德、望城、邵阳等地做了三次入户调研,特别是针对农村社区中农资销售网点,做了专题调查;并对湖南农资赊销的现状、演变过程、合约结构及其内部资金链等做了专门调研。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湖南农资赊销现象非常普遍,在农户的生产性融资中功能显著。在洞庭湖区,一家社区农资商店一年的赊销额可达50-200万元,这些资金对于平滑贫困农户与种粮大户的资金短缺具有重大意义。农资赊销这种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湖南农业生产借贷资金短缺的窘况。 农资赊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源于对传统农资零售垄断地位的打破。在计划经济时代,农资是由农村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站统一调度配置的,当时充当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平台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事实上是实现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工具,为了通过剪刀差将农村剩余纳入到国家工业建设积累中去,国家严格控制了工农业产品的流通渠道。在此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一直处在国家绝对控制之下。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农资的国家垄断销售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在调研中,笔者听到了许多有关80年代末到农资站连夜排队买钾肥与尿素的辛酸故事。90年代初期僵化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国务院1994年45号文件)为契机,全国拉开了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 从后来所发生的事情看,国务院1994年45号文件的关键之处在于允许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中心)站可以直接到生产企业中购买并销售以化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而打破了农资站垄断经销农业生产资料的局面,因而在同一个乡镇中出现了四家甚至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站。同时,为了占领市场,这些基层站又将触角延伸到村组布点。农户生产资金的缺乏是中国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在90年代初,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基金会对农户还有一定量的贷款,但却存在手续繁杂、成本高昂等一系列问题。而农户的农业生产对化肥使用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如果第一年使用了化肥而第二年不用的话,产量将会递减。在农地产权没有完全界定的条件下,理性的农户当然会选择使用化肥,甚至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使用食盐这种极具破坏力的催肥方式。当化肥销售的网点延伸到社区以后,农资经销商往往挑选本社区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户充当其经销代理。因为由本地人作为其销售代理,比外来的工作人员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家庭关系和个人资料,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拥有外人不易通过学习和观察得来的内部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农资商为了占有市场,一般都会授予这些代理人一定范围的相机权力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