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
第三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 专题· 迁移· 发散 专题一 专题二 检测·发现·闯关 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 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研究对象,并将它隔离出来。根据解题的需要,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分动静,方向要判准。”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环绕研究对象一周,看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每个接触面对研究对象可能有两个接触力,应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一分析。 3.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下滑力、动力、阻力等。 4.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 研究物体A的受力时,只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不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5.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能找出施力物体 这种方法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只强调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但并不意味着施力物体不存在,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6.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 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般也不相同。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图3-1 [例证1] 如图3-1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块A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θ。试分析物块A的受力情况 ,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解析] 明确研究对象是A,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按照已知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物体A的受力。本题的难点在于A是否受静摩擦力的作用及静摩擦力的方向怎样。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sin θ使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而拉力F的作用使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所以物体相对于斜面运动趋势方向取决于F和mgsin θ的大小比较。 取A为研究对象。由于地球的吸引,A一定受到重力mg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A与斜面接触,若无斜面A不能静止,说明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对于静摩擦力,则有 (1)当Fmgsin θ时,物体有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将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物体A受4个力的作用,如图(a)所示。 (2)当Fmg sin θ时,物体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此时物体共受4个力的作用,如图(b)所示。 (3)当F=mg sin θ时,物体没有沿斜面运动的趋势,即使斜面光滑,物体也能保持静止,所以,此时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共受三个力的作用,如图(c)所示。 [答案] 见解析 1.整体法 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它适用于处理不需要或不涉及研究整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 2.隔离法 即把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它适用于求解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 3.适用范围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注意] 整体法和隔离法并不是孤立的,在有些较复杂的物理问题中常常需要把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 图3-2 [例证2]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 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 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 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 如图3-2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 A.FN不变,F变大 B.FN不变,F变小 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 [解析] 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研究 对象,由题意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 力平衡,即FN=2mg不变;水平方向上 只有OB杆对Q环的压力FN和OA杆对P环 的摩擦力F作用,因此F=FN。以Q环为研究对象,它在重力、细绳拉力FT和OB杆的压力FN作用下平衡,如图所示,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呼吸衰竭ppt(共40张PPT).pptx VIP
- 7.1《风景谈》课件(共4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QXT3传感器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病理科医疗质量自查表.docx VIP
- 菲亚特博悦说明书.docx VIP
- 2014-6-30电力变电站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围墙、防火墙.pdf VIP
- 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VIP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教学大纲.docx VIP
- 2025青海公司所属华电(格尔木)能源有限公司面向华电系统内外招聘1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