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小题限时训练2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小题限时训练2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小题限时训练2解析版

高二历史小题限时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4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是正确的) 1. 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 社会大变革 B. 经济的发展 C. 政治剧变 D. 统治阶级的提倡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逐步社会确立,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政治主张,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故选A;B、C、D只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一方面原因,不全面,排除。 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社会大变革,B不能全面概括原因,只属于原因的一方面。 2.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 通过外在手段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C.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 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主张教育的重要性,即通过外在手段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礼”。因此CD两项均是儒家思想的主张,故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共同点,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寻找两者的不同,然后结合所学进行排除。本题中的A项两者都没有,CD属于儒家思想,由此得出答案。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选择了法家,主要是因为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法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思想的主要原因,而是其思想迎合统治需要,排除A。B项是法家主张,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除了法家,其他学派也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4.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 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 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 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 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答案】A 【解析】“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为邦本”,是对孟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才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 点睛:对“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为邦本”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这说明董仲舒强调 A. 圣人要“以德治民”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欲望须符合三纲五常 D. “欲望”应有节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中可以看出,董仲舒强调要节制欲望,故D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B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纲五常”,排除C项。 点睛: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归纳出要节制欲望的主张,从而得出答案。 6. “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答案】A 【解析】孔子思想由原始宗教变为国家宗教,显然是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儒家思想的主张并没有实现实质性变化,故B错误;中央集权是秦朝以后实施,故C错误;儒家思想逐渐被精英化,故D错误。 7.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故①②正确;;“居敬穷理”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故③正确;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值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故④正确。故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