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一
人民网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一
“下水道”成中国城市病的缩影 城市为何屡屡被淹 ?
人民网特约撰稿 唐黎明
2012年 10月 09 日08:24 来源:人民网
青岛海边暗渠 人民网记者翁奇羽 摄
编者按:
7 月 21 日,一场 61 年未遇的大暴雨让北京城遭遇严重内涝。其实,北京并非个案,在
中国, 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赶不上城市化的扩张速度。 但,
这也仅是一个表象原因。
尽管雨季已去,但大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引发我们反思。为探讨中国“下水道”存
在的问题,人民网采访组特别策划了“十问下水道”系列深度报道,以北京“7·21”暴雨
为切入点,多路记者分别走访北京、广州、海口、赣州、合肥、青岛等十余城市,剖析全国
城市内涝现象及智慧做法,将 “下水道”问题作为当今一种多发的城市病,为其把脉,寻其
成因,并以期探寻解决之道。
一遇暴雨,再华丽的城市,都难逃城市内涝的狼狈命运,这似乎成为了中国城市的通
病。
《人民日报》披露,2008 年到 2010 年间,全国 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
超过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突发性的灾难,已经成为检验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估师,而灾
难前后的应对措施,也成为检验城市管理的试金石。
城市排水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它是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城
市排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缺陷累积而
成的系统危机。一个下水道,几乎是中国城市病的缩影。
“重地表,轻地下”,城市建设标准积弊
城市下水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俄罗斯道,地处高寒,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口
径小埋藏浅;其二是西欧道,如伦敦、巴黎年均降雨量在 600-1000 毫米之间,下水道宽阔
可以行车。新中国地下管线的建设积弊,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
和延续,中国在 1953年至 1957年之间将 “苏联模式”引入城市规划,国内各城市在这一时
期开始采用一整套以苏联为标准的定额指标,高寒少雨地区的城市设计标准,直接套用在疆
域辽阔雨水充沛的中国城市上,自然为以后的内涝埋下了伏笔。
城市无节制扩张,破坏区域自然肌理
城市内涝问题,不仅仅源于排水管道,许多原因还出在城市本身。近年来中国的城市
高速扩张,往往忽略了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之道。城市建设不断填埋挤占湖泊河道,改变了水
系的自然格局。实际上,区域 自然肌理比排水管网本身对城市内涝的影响要更大。
首先,城市湿地急速萎缩,城市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外部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系对
于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蓄洪作用。古人说:水满自溢。没有地方去,水自然会泛滥。调蓄系
统是城市防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城市水系的湖池河渠组成。在城外洪水困城,城内
积水无法外排时,城市的蓄水能力对避免内涝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城市内部水系阻断,整体通行不畅。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内河水系被填埋,
导致水系阻断,排水不畅。
曾经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50 年来近百个湖泊“人间蒸发”。新中国成立之初至
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 100 多个锐减至目前的 38 个;近 30 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
了 228.9 平方公里;近 10 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 9 万余亩缩减到 8 万余亩;
目前,武汉的湖泊仍在继续被吞噬,湖面不经意地就变成地面,长出一栋栋楼盘。这样多的
湖泊被填埋,武汉一到大雨就变身水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对河流湿地的过度开发,也是造成城市防洪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以北京为例,
北京 60%以上的河流湿地都在进行旅游开发,其中金海湖、拒马河、龙庆峡水库、野鸭湖、
玉渡山水库开发强度过大,对水系自然环境的人工干预过多,破坏了生态环境。
北京 “7·21”暴雨中,房山是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拒马河峡谷的坡麓地带。拒马河峡
谷有京西极佳的山水景观,如十渡、野三坡 (涞源)等,但旅游开发对环境保护及防洪因素
考虑不足,旅游设施多沿河而建,严重影响了河流的行洪能力,在上游来水和当地山洪的夹
击下必然损失惨重。
地面过度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剧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於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 A 非执行董事辞任及委任顾问.pdf
- (试题2)3.1从算式到方程.doc
- (赖锡英)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1.doc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赶海_4.ppt
- (复杂背景下文字的定位和识别-国际顶级会议ICCV上的)End-to-End Scene Text Recognition-wang_iccv2011.pdf
- 01第二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doc
- (用)谷小38期:谷硐小学各班对学生进行预防H7N9禽流感教育.doc
- 02产品检验规范.docx
- 03 珠江工业地产发展的借鉴经验.doc
- 01含有多余信息的问题和02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