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经选读》教案.doc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经选读》
教 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教学内容:绪论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教学时数 1学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云 刚 授课形式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级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2:了解《内经》书名的含义。
3. 了解《内经》的沿革
[教学要求]
1. 扼要介绍内经概况.
2.介绍《内经》发展过程,说明《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教学内容]
1.内经成书年代、作者
2.流传情况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自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1)古书的伪托情况;(2)历代古籍的佚亡。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简要说明之。
教 案
教学内容:概论
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
教学时数 : 3学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 云 刚 授课形式 :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 级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2)建构方法
2.《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共分为10类
①养生②阴阳五行③藏象④气血精神⑤经络
⑥病因病机⑦病证⑧诊法⑨论治⑩运气
3.《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1)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
(2)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辨证地对待生命活动
(3)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教学要求]
2.从医学实践、古代哲学和古代科技的影响三方面阐明《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3. 从三方面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教学方法]
2.自学
[教学]
重点:《内经》的学术特色和认识论、方法论特点。
难点:
(1)古代哲学和古代科技对《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2)《内经》理论的科学性。
[复习思考题]
2、《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的?
教 案
教学内容:概论
第三节《内经》的学术价值
教学时数 : 1学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 云 刚 授课形式 :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 级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2. 确立了“天地人三才” 的医学模式
3.《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4. 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5. 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6.《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2.自学
[教学]
重点:
1.“天地人三才” 的医学模式。
2. 《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难点:《内经》一书是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复习思考题]
2、你是怎样理解《内经》是一部治病法书的?
教 案
教学内容:概论
第四节学习《内经》的方法
教学时数 : 1学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 云 刚 授课形式 :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 级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2. 借助注家,弄通医理
3. 联系临床实践,领令精神实质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2.自学
[教学]
重点: 1.历代注家对《内经》一书中精句的理解。
2. 根据所学过的医古文知识,弄通一些疑难句的文理
难点:后世医家对《内经》一书的不同注本怎样选择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本篇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法则。
2.举例说明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影响。
3.肾气与人体的生殖功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 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教学内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星期
授课人:云 刚 授课形式: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 级中医本科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针推本科班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四时气候特点及顺应四时阴阳以养生的方法和意义。
2.理解“阴阳四时者,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