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数学建模竞赛
中小学数学建模
资 料 汇
全国数学建模工作委员会
2010年11月6日
编
前 言
数学建模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它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英国剑桥大学。 1983 年开始在美国每两周年举行一次数学建模与用模国际会议,与会国家逐步发展到了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美国率先举办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使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逐渐成为世界大学生活动的一大潮流。我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起步于1992年,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成燎原之势。
纵观世界数学建模活动,各国均侧重于大学,中小学系统开展的还属凤毛麟角。尽管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的建模问题——在前沿的第一页就3次提到了建模问题,3次提到了数学的用模(工具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数学建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小学界进行数学建模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会建模的就不会科研,不会用模的就不会生活。为了更好地推广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数学建模意识、发展中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发一些有关小学数学建模的文章,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注:本汇编均采自《山东教育》杂志2010年10 ~ 12期刊发文章,全国各省市在关杂志将陆续刊发数学建模文章,望各界人士积极投稿。
目 录
关于数学建模的几个问题???????????? 秦荃田 刘景军(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张绪昌(7)
立足生活情境 构建数学模型
——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李 红(10)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的思考?????????????? 马世广 (15)
“交换律”建模设计????????????????? 王希 (17)
立体图形的体积研究????????????????? 邵瀛婧 (22)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模型???????? 贾海娟 (26)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牛玉兴 (29)
浅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建模????????? 刘淑芹(3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 刘永文 (34)
对数学建模的几点认识????????????????郭淑英 (37)
常见的中学数学建模问题分析 ???????????? 周文博 (39)
影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原因分析?????????? 马红梅 (42)
关于数学建模的几个问题
秦荃田 刘景军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在人们对现实生活与生产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如:数的扩大,产生了二进制、五进制、十进制、是二进制、六十进制等进位制模型;土地测量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型等。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学科一样有古老历史,且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柱。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他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正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和数字化,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一页就3次强调了数学的“建模与用模”问题:
1. 第一段最后一行:“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题,直接为 社会服务。”
2. 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 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 第一页倒数第三行:“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新课标的第一页也是3次强调了数学的工具性:
1.第一段倒数第一行:“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第一段倒数第二行:“数学作为一种普通使用的技术。”
3.第一页倒数第一行:“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的工具性正是体现在数学的用模上。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活动,但这里的过程与活动均是建模与用模的活动,新课标着重强调的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用模的活动。上述几点充分说明一点,新课标最重视的是数学的建模与用模问题,其他一切,生活化也好、实际问题解决也好、过程与方法也好、活动与思考也好,等等的一切都是为数学的建模与用模服务的。
既然如此,新课程改革开始近十年了,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界为什么对此很少涉及而只强调过程、活动、合作学习和方法多样化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数学的建模与用模问题毕竟揭露了数学的本质,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世界数学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重视数学建模与用模教育的研究是我国中小学数学甚至大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