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古巴致敬-细数古巴音乐的古往今来
向古巴致敬-细数古巴音乐的古往今来
你可能不知道古巴在哪里,你也许对古巴文化感到陌生,但是,我打赌你一定听过古巴音乐。
回想一下黑白电影里扭腰摆臀的曼波(Mambo),老式舞厅里残存的舞步伦巴(Rumba)……,这些令人难忘的旋律,你可能会称之为拉丁音乐,事实上它们全都源自古巴。
打开世界地图,古巴只是加勒比海上的弹丸小国;追溯音乐源头,古巴音乐却曾独领风骚全世界。在1959年古巴革命以前,音乐可以说是古巴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同时带动了颂(Son)、萨尔萨(Salsa)、恰恰恰(Chachacha)、伦巴、曼波等舞曲节奏的发展,随着蔗糖和雪茄出口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不是革命后,美国对古巴采取经济制裁,古巴艺人与美国大型唱片公司的跨国合作不再,古巴音乐不会就此淡出人们的记忆,隐退于流行乐坛。
还好,后来有了“世界音乐”(World Music)概念的提出,存在拉丁移民间暗潮汹涌的古巴音乐,终于找到了栖身之地,在90年代复出;加上格莱美奖的推波助澜,连续几年古巴音乐屡次入围屡次得奖,再加上欧洲乐评人的一致推荐,甚至拍过《欲望之翼》、《巴黎,德州》的著名德国导演文德斯,都受到1997年格莱美最佳拉丁音乐专辑《记忆哈瓦那》的感动,而以专辑的老艺人为主角,开拍了一部同名的古巴音乐纪录片,在欧美各大影展迭创佳绩。跨入21世纪的古巴音乐,显然已经在世界音乐的乐坛上站稳了脚步,如今正准备一一光复那些他们曾经失去的音乐版图。
音乐,对于古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们可以忍受食物配给的匮乏,却无法忍受生活里没有歌舞的滋润。走在古巴的街头巷尾,丰富而多样性的音乐风貌铁定教你精神振奋起来,追根究底,这一切全得自黑奴时期带来的歌舞文化影响,而非起源于古巴的“本土”音乐。因为当地最早的印地安原住民,几乎被西班牙殖民王朝消灭殆尽,唯一留下的音乐遗迹是一种叫做沙铃(maracas)的乐器,它也是今日拉丁音乐中最常被使用的乐器。
古巴音乐里最重要的专辑之一《Santa Barbaba》综观世界各民族,在原始时代或奴隶制时代,歌舞的源头都是仪式和祭典。古巴也不例外。18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大量从西非进口黑奴,不同族裔的黑奴带来不同的地方宗教,结果混合了西班牙人的天主教信仰后,时至今日,成为一种叫做Santeria的新兴宗教。伴随Santeria而来的各种崇拜舞蹈和音乐,便构成古巴音乐的主要骨干。有“古巴乡村歌谣女王”之称的Celina Gonzalez,曾经唱过一首礼赞非洲战神(Chango)的《Santa Barbara》,可以视为古巴音乐和Santeria间有密切关联的证明。
同样受到非洲影响,由宗教仪式演变而出的乐风,还有Rumba。请拋弃你脑海里华丽又活泼的Rumba旋律,最纯粹的Rumba最早其实只有人声和节奏。后来,因为有些歌拖得太长,为了减轻歌者的负担,古巴的Rumba脱胎换骨,成为一种先领唱再呼应答唱的歌唱形式montuno。这种唱法在今日的拉丁美洲也非常流行。但是,古巴音乐并非只有强烈的节奏,来自社会底层的非洲黑奴文化固然是音乐传统的基础,地位较高的家奴或黑白混血儿也受到欧洲地主惯听的古典音乐洗礼,发展出少节奏多旋律的Danzon。国宝级的古巴艺人鲁本冈萨雷斯,就以他出神入化的钢琴指法,奏出一曲又一曲悠扬动人的Danzon。
千面颂乐,变化万千-颂乐
颂(Son)乐形成在1880年,不但是古巴的主流舞曲类型,也是影响整个拉丁美洲舞曲最重要的元素。它源自古巴东部的Oriente,这是一个融合多元族裔和丰富音乐文化的地方,主要因为1800年海地发生革命战役,数以千计的难民涌进此地,和古巴的非洲人与西班牙人又进行了一次文化血统的交流所致。因此颂乐不免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混血文化风采。
最初的颂乐只是原始又朴素的东部乡村音乐,艺人多半用一种有着三对弦的古巴吉他(tres)自弹自唱,衬以古巴打击乐器沙铃(maracas)和刮葫(guiro)。经由奴隶的传唱传到哈瓦那后,为了取悦资产阶级,企图在乐风上壮大声势,于是乐器的编制渐渐变得复杂起来,20年代的Sexteto Habanero六件式乐器编制组合可谓个中代表:计有古巴吉他(tres)、吉他、bongos鼓、拨弦贝斯,还有摇沙铃(maracas)、弹键盘的双人人声组合。极盛时期甚至扩大到九件式乐器编制的septeto,有如一个超大型的乐队组合。这样的颂乐飘洋过海向北到了纽约,融合20年代盛行的爵士大乐队乐风就变成了Salsa,是纽约人耳熟能详的新兴乐风。如果颂乐向南进入南美洲,混入迷幻的电子合成乐,则成了商业化的哥伦比亚Salsa。
1912年开始,美国的唱片公司到古巴录制颂乐专辑,接着各地广播电台也陆续成立,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古巴艺人,终于借着大众传播媒体站上舞台亮相了。当艺人有了更多元化的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