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紧急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与发展.ppt
自救器 随身携带,固定存放,呼吸器(潜水) 中继站(过渡站) 硐室、移动式舱状结构 应急通讯、应急广播 应急指示 逃生路线声、光、路标指示,应急自动生成 生命绳 物理引导及指示 具备应急逃生出口或采用两个安全出入口方式 采区避难硐室应按永久避难硐室的标准建设 有多个出口时,每个出口均应采用过渡室结构 条件许可情况下,两道门应错开布置,避免正面应对 容量较大、需配备较多气瓶时,宜开掘单独小硐室专门存放。机电设备较多时,不宜直接布置在生存室 采用液态CO2汽化降温时,CO2气瓶应与生存室隔离 备用状态下应处于常闭状态,设计上应考虑日常通风 设计额定容量较大时,应尽量加大过渡室面积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m 3.9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 (采区布置有永久避难硐室时) 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02条的要求 硐室隔离门应当满足气密性要求 门墙设单向排气管 硐室内应当存放足量食品、急救用品及防护时间不小于45‘的隔离式自救器 接入矿井压风系统,安设压风自救装置 配置环境检(监)测仪器仪表,能够对O2、CH4、CO2、CO等进行检测或监测 * * * * * * * 3.5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的选择 避难硐室 钻孔通风 自备氧 可移动式 救生舱 硬体式 软体式 分节组装式 一体式 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或两 个水平以上的大直径钻孔 自备供氧设施 软体式 组合式 紧 急 避 险 设 施 提供紧急避险空间,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应采掘工作要求 永久硐室 临时硐室 自备供氧设施 管路供氧 为硐室布置有效 保护的供风管路 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矿工应急避险需要为原则 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所服务区域的特征 巷道布置、巷道特征 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 人员分布 万一发生灾害事故时,人员逃生、应急救援的其他制约因素 要求、建议 优先建设避难硐室 安全性 经济性 可维护性 充分利用已有硐室、两条巷道间的联络巷等建立永久或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 要求、建议 国外情况 由矿井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 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煤矿以避难硐室为主 美国煤矿目前以软体救生舱为主,考虑了自身的特点(短壁开采比重大,开采深度浅,井巷断面大,灾害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不考虑二次爆炸等),有些理念和规定也在不得更新 国内外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历史中,避难硐室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 高度重视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在正常避灾路线上,遇险人员、救护队员均易到达 遇险人员进入避险设施所需时间应在自救器的维持时间内,并有富余 远离潜在岩崩、淹井、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区域,如变电站、火药库、燃料存贮设施或停车场等 岩体安全,支护良好,附近无杂物堆积 保证备用状态下的通风、安全 考虑人员避险过程中的心理安全 在矿井相关图件中准确标注逃生路线和避险设施位置,并及时更新 3.6 紧急避险设施位置设计 3.7 避险设施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基本结构要求:air lock 宽度: ≮2.0m 净高: ≮2.00m(永久) ≮1.85m(临时) 有效面积: ≮1.0m2/人 (永久) ≮0.9m2 /人 (临时) 额定人数:20~100人(永久) 10~ 40人 (临时) 生存室 过渡室 净面积:≮3.0m2 (永久) ≮2.0m2 (临时) 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防护密闭门 密闭门 避难硐室 强度0.3MPa,气密性350Pa/h,正压维持能力100Pa 净容积≮1.2m3 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净容积≮0.8m3 /人 2个单向排气阀、气密、正压 生存舱 过渡舱 设备舱 腔体强度≮0.3MPa 应急 逃生口 观察窗 救生舱 强度0.3MPa,气密性350Pa/h,正压维持能力100~500Pa 基本功能要求 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辅助 实现这些功能有不同的技术手段,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充分的分析、计算与试验的基础上确定 通风是有害气体去除、温湿度调节的有效措施 自动控制是发展方向,但应以手动控制为基础 新技术、新装备均有一定的适用环境和条件,煤矿井下环境特殊,尤其灾区环境更为恶劣,应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程度分析 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供氧方式:钻孔(地面、井下)、管路、自备氧(压缩氧、化学氧) 有害气体去除:通风、药剂(集中、分散) 制冷:通风、蓄冰、液态CO2、相变、涡流管制冷 空气循环:电动风机、气动风机、手动风机 环境监测:集中监测(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