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3.1 强度调制传感原理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的原理(如图3-1所示)为利用被测对象的变化引起敏感元件的折射率、 吸收或反射等参数的变化, 而导致光强度变化来实现敏感测量。 此类传感器利用光纤的微弯损耗; 各物质的吸收特性; 振动膜或液晶的反射光强度的变化; 物质因各种粒子射线或化学、 机械的激励而发光的现象; 以及物质的荧光辐射或光路的遮断等可以构成压力、 振动、 温度、 位移、 气体等各种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图3-1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原理图 一般情况下,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价格要比干涉类型光纤传感器少一个数量级; 在各种调制方式中,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约占其中的30%。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也是最早进入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光纤传感器。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 容易实现, 成本低等优点; 同时又存在测量精度较低、 受光源强度波动和连接器损耗变化等影响较大的缺点。 研究结果表明, 测量精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传输光纤中的各种扰动, 包括光源与光源耦合的变化, 光纤传输中的弯曲、 挤压等引起的损耗, 以及光纤的连接损耗的变化, 光电器件的特性漂移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不能被消除, 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因此, 研究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补偿技术, 消除扰动对传感器的影响, 是一个极其迫切的问题。 这对于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补偿技术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是直接利用被探测的光强与被测参量之间的关系实现的, 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想实现高精度测量, 必须采取适当的稳定性补偿措施。 国内外学者为了寻求各种实用的补偿方法, 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综合起来主要有六种补偿方法: 光桥平衡法、 双光路法、 双波长法(双频法)、 Culshaw网络法、 Beheim网络法、 四端网络法。 其中, 光桥平衡法是补偿技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 存在多种改良,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光桥平衡补偿方法以及其余几种补偿技术。 3.2.1 光桥平衡补偿技术及其改进方法 1. 光桥平衡法原理介绍 光桥平衡法是基于具有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的四端网络传感头结构, 两个输入端分别接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光源, 两个输出端分别接两个相同的光电探测器, 两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时分调制或频率划分调制工作方式。 1985年由英国CulShaw首先提出的光桥补偿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 光桥平衡补偿结构图 两个光源S1和S2通过两根入射光纤L1和L2与光桥的两个输入端相连; 两个光电探测器D1和D2通过两根出射光纤L3和L4与光桥的两个输出端相连; Oij表示从第i个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第j个光电探测器的传输函数; 每个元件的标号S、L、M、 D分别为每个元件相应的传输函数。 两个光源采用时分调制方式交替发光、 两个探测器同时探测, 得到四个信号: 进行如下的运算, 得到相应的输出为 虽然目前单模光纤耦合器的制作技术已趋于成熟, 但多模光纤耦合器的稳定性问题却很难解决, 国内较好的多模光纤耦合器稳定性也只有10%, 这远远满足不了系统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 为此, 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 高精度、 高稳定度的补偿方法。 目前, 改进方案有: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在稳定性补偿多采用光纤耦合器作为分光与合光元件, 由于这种耦合器件很难实现稳定分光, 传感器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均较差, 因此, 对高精度光纤传感器, 采用对光模式不敏感, 分光比较稳定的立方棱镜分光结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1983年, Spillman在他改进的光纤压力传感器中使用了棱镜偏振分光的方法, 将通过传感头的入射光分成两束差动光, 实现了对光源光功率和入射光纤损耗的补偿。 但由于两根接收光纤和探测器的影响尚未消除, 致使系统仍不能长期稳定地工作。 2. 透射式光桥补偿结构 透射式光桥补偿结构采用分光棱镜耦合的方法, 将一束通过传感头的入射光分成两束差动光, 实现对光源光功率和入射光纤损耗的补偿; 将另一束光耦合进两根接收光纤, 实现对两根接收光纤损耗和探测器响应度的补偿, 成功地设计出一种双光路、 双探测器的新型光桥补偿结构, 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 图3-3所示的透射式光桥补偿结构, 采用双光源交替发光、 双探测器同时探测的工作方式。 光源S1发出的光经传感材料, 带有被测参量的信息, 由偏振分光棱镜P.S分成两束偏振光, 由D1和D2同时探测; 光源S2发出的光不经传感材料, 不带有被测量的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生生涯与学科融合规划教育 生涯融合MY FIRST WORK ASSIGNMENT.pptx VIP
- 2025年液压支架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配网接地故障处理流程(班组大讲堂).pptx VIP
- 数控磨床说明书.pdf
- 2024-2025学年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2024)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国外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现状研究.pptx VIP
- [工程科技]浙大中控ECS-700实时监控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大学本科生考研工作实施方案.docx VIP
- 玉溪师范学院本科生考研工作实施方案.doc VIP
- 第2章 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