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部空间设计》介绍 第一部分: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两个国家内外空间的对比: 日本:内外空间区别明显 意大利:内外空间相似——功能相似,形式相似 内外空间的关系问题: 逆空间:建筑周围的空间,应像内空间那样来重视 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积极性:满足人,有计划性——确定外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 消极性:自然发生,无计划性——从内向外扩散 P空间的边界与设计的地域范围 第二部分:外部空间的要素 ——尺度与质感 1.尺度 人的视野范围:大约顶角为60度的圆锥。所以:D/H=2、仰角=27度,能看到建筑的全貌。 D/H值的理论:人脸间、坐立的人、建筑之间的距离和高度比、广场宽度与主体建筑的高度之比,人与墙体高度或宽度之比。 D/H=1,匀称;D/H=1.5-2合适;D/H1,远离;D/H1,近迫。 理论2:十分之一理论(one –tenth theory)和外部模数理论。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即20-25米的模数。 2.质感:距离与质感的关系 人与感知物间的不同距离产生的不同质感 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 第三部分: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运动空间(mS)和停滞空间(sS) 运动空间: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 要点:平坦、无障、宽阔。 带有方向性,需布置尽端内容,收束空间和视线。“在尽端有目的物或吸引人的内容时,就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P45,图3-3) 做事情时,定下目标,如何完成只是技术性的问题。 停滞空间:静坐、讨论、眺望、交谈、饮水 要点:设置座椅、绿荫、灯具、风景点。 比如,座椅要有景可观,座椅位置要限定,不被打扰。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Jonge)的解释,称其为人类心理行为的“边界效应”。 步行: “人作为步行者活动,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m,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m,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 2.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封闭性:墙高与人眼高。“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图3-10、图3-11) 按空间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顺序: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公共的——半公共的(或半私用的)——私用的; 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 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 动的、体育性的——中间性的——静的、文化的 图3-14: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第四部分 :空间秩序的建立 加法空间:离心式地修建建筑,每个局部空间人性化,整体过大容易混乱 减法空间:向心式地修建建筑,整体规划,局部可能会有些勉强 中国与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 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 * 人物简介 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毕后曾在著名建筑师马歇.布劳耶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1956年建立了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6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担任东京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及夏威夷大学等校客席教授。此外,他还曾任日本建筑学会副会长及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等职。 50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共达100余项,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其中,蒙特利尔1967年世界博览会日本馆曾获文部大臣奖,意大利文化会馆曾获马可波罗奖。 芦原义信 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部空间的设计》是在《外部空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成》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计手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较完备的方法论。 他通过对各国外部空间的形成原因的分析,特别是对意大利广场与日本庭院空间的比较,用通俗而不浅薄的语言对外部空间做出定义。提出了P空间(积极空间)、N空间(消极空间)、PN空间(介于两者之间的空间)、内部秩序、外部秩序以及都市秩序单元等新颖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对外部空间的设计技巧以及都市外部空间秩序提出初步的见解. 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正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高潮,建设规模空前。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芦原义信发现在日本,所有城市都要先做土木规划、道路规划,建筑师只能在其自身范围内工作,缺少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各地区的建筑法规对建筑的高度、面积、容积率等会进行严格的限制,对建筑之间的呼应关系却没有特殊的要求,这就造成建筑与都市形态的不协调,同时导致建筑外部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视频同步文稿】梁冬对话倪海厦七讲合集(可打印).pdf VIP
- 线控器 使用安装说明书 适用型号:KJR-90WBK.pdf VIP
- 《保卫管理员》(基础知识)有答案.docx
- _万有引力定律.ppt VIP
- 6.1.3+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VIP
- DB34_T 4379-2023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技术规程.docx
- 苯中毒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pptx
- 2024新人教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pdf VIP
- 高级值班机工(值班机工)见习记录簿(案例参考)专题二.pdf VIP
-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简介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