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中国社会史研究专着简介和书目.docVIP

第三编中国社会史研究专着简介和书目.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编中国社会史研究专着简介和书目

第三编 中国社会史研究专著简介和书目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专著简介 中国社会史专著,或虽非专著,但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政治史、民族史的著作,约有数百种,我们编选了要目,也有二百数十种,其中自然又有重要的著作,就我们所接触的,绍述十余种于下。 《中国风俗史》,张亮采著,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11年,后有几个版本。中国古人向有将风俗与政治优劣联系观察的传统,作者宿有改良风俗之意,因考察风俗史,以备当政者采摘运用。作者认为风俗应包含的内容是饮食、婚娶、丧葬、忠义、名节、风节、廉耻、诗歌、乡评、清议、淫祀、巫觋、氏族、游侠、佛道、美术、游宴、学风、士习、语言诸方面,相当广阔。作者将风俗变异划为四个时代,即春秋以前的浑朴时代,春秋至两汉的杂驳时代,魏晋至五代的浮糜时代,宋明以降的由浮糜而趋敦朴时代,并以此分四编叙述。作者在叙述风俗事实的同时,提出一些观点,如认为饮食重事,是民俗要端,太古时代的歌舞是颂歌帝王解决饮食问题。认为战国时代所以说客之多,是因竞争剧烈,极需用人。作者就两汉成年男子的析居,表示赞成小家庭,以利子弟之生计。认为南北朝时民族混杂,衣冠之族为标异,政府为选举,故重视谱牒。这些表现了作者的识见,不过是些零星观点。作者由于是在清朝灭亡前夕写的书,许多看法是陈旧的,如宣传“教忠教孝”。 《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作,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作者看到当时妇女希望有新生活,但不知如何获得的状况,因此研究妇女生活史,“把回头的路,现在的路,将来的路,系统的、深切的、明白指出,”(《自序》),使向上者得到勇进的力量,守旧者得以认清旧道德的虚伪性。所以作者为妇女生活改善而作的目的很明确。全书分十章,第一章绪论,以下按朝代分章节,叙述女子婚姻、家庭、社会诸方面的生活。作者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视清朝以来的妇女生活史,最后三章,分别是清代的,维新时代的,近代的妇女生活,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篇幅。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绪论后,就看后三章,其余部分有时间再看,表示他为今日妇女作书的强烈愿望。作者说“三千年的妇女生活,早被宗法的组织排挤到社会以外了,妇女才是畸零者!”(《自叙》)。指出女子被排出正常人社会以外的畸零人的卑贱地位,其原因是宗法制度。作者统观几千年妇女生活史,认为清代妇女的非人生活,到了登峰造极、蔑以加矣的地步,到维新变法时期始有变动的希望。作者就被男子指责的女性“妬”加以分析,认为那是女子反对男子娶妾的反映,是合理的。作者还就明朝给贞妇节妇免役的事实,说明宗族提倡贞节的原因,就是把它作为宗族的光荣。这些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宗法制度小史》、《中国婚姻制度小史》,吕思勉著,中山书局1929年出版,1936年上海龙虎书店收入《史学丛书》问世,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收人《中国制度史》一书。作者在《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中,均讲到宗族、婚姻史,这两种专著对这两个社会问题加以疏通,作梗概说明,内容并不多。在婚姻方面,作者对婚姻的结合、离异、婚龄、婚仪、妻妾、夫妻关系,分别作了事实、法规的考订,澄清事实,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认为夫妻之间本来是平等的,后来夫尊妻卑,是因为阶级分化,男子有权,遂蓄妾弃妻;由宗族制度决定,血系随男子,故男权张大;男子主生计,掌握财权。作者反对包办婚姻,但认为仅此不够,若没有离婚自由,夫妻关系不协调问题仍不能解决。作者特别反对指腹婚,斥责它是“几于全不顾其子女之利害。”在贞操观方面,历来舆论多要求女子,作者认为这是自然的事,因“义务固多偏责于弱者耳。”作者还认为:“吾国学说,男尊女卑,及男女并重之义,可谓同时并存。苟能善用后一义而发扬之,女权之盛昌,固计日可待矣。”主张发扬历史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合理化。讲到宗族制度,作者认为宗与族不同,族是有血统关系的人组成的,无主从之别,宗是在宗族中奉一人为主,并有人继承他的地位。作者对宗族的标志姓氏作了说明:上古姓表示母系,氏表示男系,男子权力上升后,姓亦成为男系的了。他如大小宗法、立嗣,异姓为后,共居同财、谱牒等关于宗族制度的问题,都有所说明,并对具体问题发表评论,以利后世之进步。但所论多就事论事,无系统性,表明作者的研究尚欠深入。 《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样行。全书分两章,计十余万言。第一章为两汉婚姻,叙述议婚、婚仪、婚年、重婚、绝婚、改嫁、妾媵七个方面的制度和习俗。第二章为两汉丧葬,述及从死亡到上坟的丧仪全过程,包括:沐浴饮食、衣衾、棺廓、发丧受吊、送葬、从葬之物、葬期、坟墓、归葬、合葬、袝葬、改葬、赙赠、护丧、丧期、居丧之礼、上冢等方面。作者的写法是先将反映同一现象的文献资料概括成一个绪论,然后实以原始资料,如第一章第一节《议婚》,起始就是“欲为婚,夫家或介者先请于女家,或得请”的概述,下面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