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玄学背景下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
玄学背景下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
——从《论语集解》到《论语义疏》
甘祥满
【专题名称】中国哲学
【专题 号】B5
【复印期号】2007 年05 期
【原文出处】《中国哲学史》(京)2007 年1 期第5~11 页
【作者简介】甘祥满,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四家大儒的《论
语》注汇集到一起,又采入魏初三家注释,并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
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
《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
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
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关键 词】《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玄学/儒道会通
据《汉书•扬雄传》载,扬雄以为“传莫大于《论语》”,自此《论语》逐渐受重视。魏
晋南北朝时期《论语》的注释之作很多,魏晋重要的玄学家,皆有《论语》注释方面的著作,
如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弼的《论语释疑》、郭象的《论语体略》、江熙的《论语集解》等,
皇侃的《论语义疏》则是以上各家注释的汇集。何晏的《论语集解》可以说是魏晋最早的《论
语》注释集成之作,而皇侃的《论语义疏》又是南朝最后一部总结性的《论语》注释集成之
作,两部著作几乎纵贯魏晋南北朝的始终。所以,将《论语集解》与《论语义疏》这两部著
作做一个比较,将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思潮为主体背景下的《论语》学发展历程。
一、汉魏六朝《论语》注疏的几次集结
《论语集解》是今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论语》注解之作,录有孔安国、包咸、马融、
郑玄等四家汉人注释,又采入魏人三家《论语》注作。关于该书的作者,其《论语序》末有
交待:“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
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可见,《集解》一书实集五人之力而成,而题曰
“何晏《集解》”者,始于皇侃《论语义疏》,自此以后,《论语集解》一书遂独题何晏所集,
① 其原因可能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是独题何晏名,其来久矣,殆晏以亲贵总领
其事与。”所以一般认为,《集解》主要代表了何晏的思想和看法。本文提到《集解》一书的
作者时,仍依历史惯例,用“何晏”代表该书的作者群。
关于《论语集解》的性质及其成书背景,何晏在《论语序》中说:“前世传受师说,虽
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
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意思是说,对于《论语》的研究,在西
汉张禹以前,但师资颂说而已,虽说有异同,皆传而不注,不著篇简;张禹以后,渐有人打
破师法家法,自下训解,至魏末之际,私家注释更为增多。这样,《论语》之学,由师说渐
至私说,由一家之言到众人之说,义旨互不统一。这也说明,汉魏之际的学术处于诸家竞起、
风云变幻的状态,似乎正酝酿着一场变革。何晏等人觉察到了这种局势,所以主动起来通过
编著《论语集解》以改造旧学、缔创新学。
《集解》改造旧学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即“集诸家之善”和“有不安者,颇为改易”。
所谓“集诸家之善”,就是于汉魏众多的注释中,有所鉴别和选择地摘取一些存留下来,至
于这些注释是“善”还是“不善”,自然是以编者的立场为标准的。所谓“有不安者,颇为
改易”,则明白表示编者已经对某些注释做出了有目的的改易。何晏等人开创新学的方式,
则是“自下己意”,即自己作注。自己作注,可以便捷地绕过前人的窠臼,开创出新的注释
方法和内容。
自何晏《论语集解》后,王弼也作《论语释疑》,继续何晏改造旧学、缔创新学的学术
方向,完全摆脱汉儒注解模式,开创了玄学解《论语》的路径。降至两晋,注《论语》者更
多。据梁启雄考证,晋人注《论语》者约举之可获三十三家。② 其中踵效何晏作《论语集
解》者,先后有卫瓘、李充、孙绰和江熙等人。如此繁多的注释之作,如此频繁的注作之集
成,这是汉代学术所不曾有的局面。除《论语》有诸多集解之作外,其它经典也出现这种体
制,如东晋范宁有《春秋谷梁传集解》,汇存众说,不主一家;郭璞注《尔雅》,亦自谓缀集
异闻,荟萃旧说。由此可见,魏晋之际,盛行集解之风。
南朝学术,不仅延续了魏晋多作集解之风,还兴起了讲疏之风。汇集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各地真题).docx VIP
- 上海市六年级(下)数学同步讲义 第11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doc VIP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列夫托儿斯泰课件(共45张PPT).pptx VIP
- 佳能(Canon )PowerShot SX系列 PowerShot SX1 IS 说明书.pdf
- 1.2 太空探索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2024).pptx VIP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ppt
- 四人赛全真总题库(共3000题).docx VIP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英译汉).docx
- 幼儿园大班语言:傻小熊进城.doc VIP
-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