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文美文阅读时文美文阅读
时文美文阅读
八百里秦川
从洪荒远古的年代起,清悠悠的渭河水就缓缓地流淌着。在渭河的岸边,巍峨的秦岭山连绵蜿蜒。使人感到,美丽的八百里秦川就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
啊!八百里秦川。我的生长着许多神话故事的八百里秦川;我的埋藏着许多帝王之梦的八百里秦川;我的矗立着大雁塔小雁塔的八百里秦川;我的连接着丝绸之路的八百里秦川;我的诗仙举杯邀明月的八百里秦川;我的佳人荡波华清池的八百里秦川;我的吃着羊肉泡馍的八百里秦川;我的吼着秦腔唱着大戏的八百里秦川;我的剪着窗花吹着唢呐的八百里秦川啊!八百里秦川,是生我养我的一方沃土。八百里秦川,是我日夜思念的梦中的家园。
咸阳古道的那一抹斜阳,似乎还高挂在风雨之后的天空上。灞桥的柳枝依依惜别在诗情浸透的黄昏中。暮鼓敲响的,是一帘清幽的寒梦。在古长安的那片残月下,谁穿着长衫的身影匆匆掠过了茂密的碑林?
八百里秦川啊!浓缩着八百里的苦难和辛酸,舒展着八百里的富足和梦幻。站在宽厚的古城墙上,我的双脚常在历史的深处深陷。举目眺望,多少楼台还在岁月的烟雨中?多少爱与恨已经荡然无存?惟有法门寺的钟声,依旧在我的耳边近了又远,远了又近……
许多年前,我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间窑洞中出生,又在八百里秦川的黄土炕上一天天地长大。我熟悉八百里秦川上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我熟悉八百里秦川上的每一条道路和河流;我熟悉八百里秦川上的每一座山坡和沟壑;我熟悉八百里秦川上的民歌和方言;我熟悉八百里秦川上的风俗和习惯……
八百里秦川,是我的生命最初的起点和摇篮。滔滔的渭河水,给了我流淌的血液。巍巍的秦岭山,给了我强健的骨骼。啊!八百里秦川,我知道,我的生命注定是属于你的。属于你的贫瘠和辽阔、属于你的淳朴和古老、属于你的美丽和富饶。
啊!八百里秦川,我的魂牵梦萦的八百里秦川。
每当走进农历的三月,仿佛就走进一个生命疼痛的季节,由此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在故乡呼唤儿的乳名。
每当思念发痛,在闭上眼睛的刹那,便能拽住细腻如绸的月光,以及广袤的麦田、绿色的村庄。踏进故乡的土壤,看见那升起的一缕缕淡蓝色炊烟,在每一个黎明与黑夜,梦回故乡。
无论儿子走在天涯海角,故乡永远镌刻在我的手掌上,有剪不断的丝线,有系住我童年的怀想,魂牵梦萦的山水里,始终荡漾着母亲的目光。母亲尤如远空飘动的云,在注视着我每一步行程。我那凹凸的脚印里,母亲的汗水与泪水,就象一条坚韧的长河,托起儿子远行的航舟。
在那饥荒的岁月里,瘦小的母亲,用无助的泪水,将辛酸荡在寒冷的风里,将牵挂藏在心中,用清瘦与母爱,磊落成中国妇女的坚强脊梁!
在我多病的童年,母亲把饥饿装在怀里,多少次的晕倒,让无力的我掉落下多少酸涩的泪滴。那寒夜的深处,拨亮的微弱灯火下,从母亲一针一线的缝补中,游离出多少清贫!从母亲挖回的野菜中,那难咽的苦涩,让我本就脆弱的身体怎堪忍受?可母亲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山做的男儿要有自己的脚步。”母亲啊,就因这句话,我将本该幸福和快乐的童年,装进心间。于是,勤奋的结果,让我塑造出一片蓝天。如今的儿子,依然藏着母亲节俭的性格。
母亲用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哺育我,在年复一年中,不老的清泉,却老了母亲的容颜。
儿子成家以后,母亲来城居住过一月,就不习惯了,她忘不了故乡的山、水、炊烟,忘不了多病的父亲那孱弱的模样,更忘不了给她生命的土壤。母亲把曾经贫穷的家门站成最动人的风景。
母亲老了,从她那满头银发中,我看出了母亲的思念。母亲最希望听见来自遥远的异乡嘀嘀嘀的声音,因为那是儿子对母亲的问候。
母亲啊,你在每一个夜晚,枕着儿子的名字入眠。今夜,山也千重,水也千重。今夜,儿子泪也异乡,梦也异乡。
?原著 肖复兴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