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洵的散文苏洵的散文
苏洵散文 作者介绍 苏洵,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于英宗治平三年(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生于一个“三世皆不显”的地主家庭。 科举考试中的败者 苏洵二十七岁时,始发愤读书,一年多以后,去考进士,不中;又去考茂才异等亦不中。于是愤而烧毁以前所作文章,闭门读书,经过七、八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苏洵已经绝意于功名,就亲自指导儿子读书,抓紧对他们的培养。 古文创作上的名家 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进京考试。其文章受到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赞赏和宰相韩琦的延誉,被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后生学者都学其文以为师法。不久,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亦以文学著称于时。因此,一时之间出现了“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的局面。 后来宋仁宗召苏洵去舍人院赴试。苏洵已无意于通过科举之途进身,托词有病,未去应试。嘉祐五年(1060),被任为秘书省的校书郎。后又改派他为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主簿,和陈州项城县令姚薛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写成后,因病而亡,特赠光禄寺丞。享年五十八岁。谥“文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诗文集《嘉祐集》。 思想渊源 苏洵具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又兼取法家和纵横之说。他关心政治,有志于世,在许多议论文中,或以古鉴今,或直抒政见,论述治国用兵之道。他还分析当时积贫积弱的形势,揭示政治上的种种弊端,特别对朝廷屈辱退让的外交政策表示不满,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的主张,这些对其苏轼、苏辙政治观点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散文理论 他的散文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倡散文要“有为而作”,,反对“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的形式主义文风(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序》)。二是偏重于强调文章的艺术技巧和独特风格,崇尚自然为文。 他的文论代表作《仲兄字文甫说》中,提出了“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的理论。他以风水相遇而成文作比喻,认为“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的作品是“天下之至文”。 雄辩恣肆的散文 苏洵的散文以议论文最为出色。他的史论和政论,纵横恣肆,雄健奔放,简劲质朴,具有较高的成就。 《权书》中的《六国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史论。清代过珙所说:“老泉原是借六国以讽宋,读者须玩其言在此而意在彼之妙”(《古文评注》卷11)。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逻辑性很强。文章笔墨酣畅,议论纵横,气势充沛,犹如一泻千里的奔腾江河,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典型地体现了苏洵议论文雄奇恣肆的风格。 此外,《权书》中的《心术》、《衡论》中的《养才》等也是较好的作品。 苏洵有些评论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史论写得也很有特色,如《管仲论》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笔笔纵横挥洒,层层翻驳不穷,写得很有气势,也有一定的新意和辨证因素。但文章的致命弱点是立论偏颇不当,。清代林云铭说得很对:“苏家立论,多自骋笔力,未必切当事情”(《古文析义》初编卷六)。 《权书》中的《高帝论》,也写得起落无端,转折不穷,纵横驰骋,但但说樊哙必助吕氏之逆以乱天下,同样有深文周纳,凭空武断之弊。 苏洵的议论文不为空言,期于有用,宏伟犀利,论辩滔滔,正如欧阳修所说:“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荐布衣苏洵状》)。但也象李涂指出的那样:“苏门文字,到底脱不得纵横气习”(《文章精义》九九)老苏的“论”在纵横捭阖,驰说云诵之中,不免有夸大不当,强词夺理的地方。 除了议论文,苏洵在书、记、序等体裁的文章中,也有写得很好的。它们体现了他的另一种文风,显得婉转曲折,言近旨远。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为苏洵书启中的名文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这是作者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在京城写给欧的一封信。当时欧任翰林学士,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被誉为文学泰斗。作者修书的目的,是为倾诉对欧等人在德政、道业方面的仰慕之情,表述自己在治道、修业等方面的得失,使欧阳修了解自己,从而得到赏识,予以举荐。 作品结构 文共三段。首段以欧等人的离合为线索,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慕望悦爱”之心。 在第二段,作者称赞欧阳修的文章自成一家,以见他对欧相知之深,目的是引出要求对方深知自己的心愿。 第三段是作者自叙学习古文的经历和体会,为的是让欧进一步了解自己。 “纡余委备,往复百折”的写法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从诸贤之或离或合,千回百折,折到欧公身上,极转换脱卸之妙。”而从全文来看,作者求人援引,不是怨天尤人的大发牢骚,也不是卑躬屈膝地乞人哀怜,而是用婉曲周折、情致绵密的言辞,由对方的生活经历、文章特点说到自己十年仰慕、十年学“道”的经历,顺势托出希望援引之意,很容易打动人。 杂记中的《木假山记》和赠序中的《送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绵潭村历史绵潭村历史.doc
- 绵阳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试卷绵阳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试卷.doc
- 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及范围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及范围.ppt
- 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doc
- 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及答案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及答案.doc
- 综合收益列报综合收益列报.ppt
- 综合日语第四册练习册(修订版)答案综合日语第四册练习册(修订版)答案.doc
- 综合法,画线段法解决问题复习综合法,画线段法解决问题复习.ppt
- 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附答案)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附答案).doc
-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