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pdf

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

论中国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 党圣元任竞泽 内容提要杂文名称内涵复杂,这不但表现在杂文之“杂”上,而且杂文之“文”也义域广泛。杂文从文类 泛称到文体专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使得其命名方式和分类特征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矛盾和 困惑。作为文体专称意义上的杂文是在宋明总集的编纂过程中定型的,基础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的古文杂文 创作,而编选体例和文类设置上则与《文选》和《文心雕龙》有很深的渊源。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在内容功 能、语言风格、表现方式以及题目篇幅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杂文之“杂” 杂文之“文” 文心雕龙 文选文体特征 范哗《后汉书·文苑列传》之杂文,元郝经如此定 义:“杂文,杂于四经之间,而其体不一。如祭文、 在中国古代对杂文进行较为集中明确定义和 吊文、移文、纪录、传志。即事为文,随物命题者皆 阐释的是明吴讷和徐师曾。吴讷《文章辨体序 是也。”④明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云:“引,按唐以 说》云:“杂著者何?辑诸儒先所著之杂文也。文 前文章未有名引者。汉班固作《典引》,然实为符 而谓之杂者何?或评议古今,或详论政教,随所著 命之文。如杂著,命题各以己意耳,非以引为文之 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也。文之有体者,既各随体汇 一体也。”⑨可以看出,明吴讷、徐师曾对杂文之定 集;其所录弗尽者,则总归之杂著也。”①徐师曾 义正是承郝经之说法,即上文所谓“随所著立名, 《文体明辨序说》云:“按杂著者,词人所著之杂文 而无一定之体也”、“以其随事命名,不落体格,故 也;以其随事命名,不落体格,故谓之杂著。然称 谓之杂著”云云。 名虽杂,而其本乎义理,发乎性情,则自有致一之 (2)所录弗尽,次之杂文。遇到文集编纂或 道焉。”(2)根据《文心雕龙》、《文章辨体序说》、《文 文体著作等文体分类情况时,“文之有体者,既各 体明辨序说》中对杂文的界定,结合其他相关文 随体汇集;其所录弗尽者,则总归之杂著也”。所 献,我们分别从杂文之“杂”和杂文之“文”来详细 谓“文之有体者,既各随体汇集”,是指古代文体 分析杂文之名称内涵。 分类在“唯名是从,由实定名,为篇立体”@等分类 首先,杂文之“杂”。(1)名号多品,其体不 原则和分类方法行得通时的策略。但由于“杂 一。刘勰云:“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 文”是“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也”,以及“随 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事命名,不落体格”,即名号多品,其体不一。因 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 此,上述分类原则都行不通时,遂设“杂文”(杂 域。”⑧名号多品,是因为其命名方式是“随事命 著),即“其所录弗尽者,则总归之杂著也”。明贺 名”,故包罗各种文体而“其体不一”。因此,对于 复征《文章辨体汇选》所录刘节《广文选序》云: 177 万方数据 弘癌笋干了2010.6 “诸类具矣,弗类者遗,是故次之杂文,以广遗 习史,三日文辞。文辞之科皆习杂文为业,如制、 也。”(z)是亦此意。钱仓水云:“中国古代把无类可 诰、章、奏、文、檄、书、问、碑、铭、诗、赋之类。…… 归的统称为杂文,而现代杂文却是一种专门的文 文辞者试杂文二场,每场问目五道。”@《晋书》 学样式。”(8)李士彪将“所录弗尽者”称之为“分类 “李充”条:“充注《尚书》及《周易》六篇,《释庄 之剩余”,如云:“如果不采取为篇立体的办法,总 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行 有一些文章无类可归,可称为分类之剩余,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