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中药方剂学专业.ppt

  1. 1、本文档共3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中药方剂学专业.ppt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总 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绪 论;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1.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2.草药的概念: 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3.中药学的概念: 是指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4)民族药: 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5)中成药: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二、《中药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1.学习要求:;2.学习方法:;(3)注意药物的功用对比。 ①注意同章节药物的归纳对比:(归纳比较)如麻黄与桂枝。 ②注意性效极相近似药物的对比:(前后联系)如苍术与白术。 (4)注意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 如有毒的药物、矿物及介壳类药物以及需要特殊煎煮法的药物等。;【课后复习题】;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药本草著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教学时间】 2学时。;一、中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1.原始时代:;2.氏族社会初期:;3.氏族社会后期:;故《帝王世纪》有“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 《淮南子·休务训》有“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二、中药学的发展;(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2.药物知识由“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⑤《五十二病方》:记载药物240余种,并有丸、散、汤等剂型。 ⑥《黄帝内经》:对中药的四气五味、补泻、归经、升降浮沉、用药宜忌等理论亦有论述,不仅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药: 《说文解字·草部》 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 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载药数目:365种。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三品分类法”。 版本情况: 《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①“序例”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基本理论,根据药物作用分上、中、下三品。 ②各药功用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 ③ 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是我国最早的珍贵药学文献,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581年);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④首创“诸病通用药”、增列“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 等。 ⑤补充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⑥本书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2.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公元581—907年);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2.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 ;(2)《蜀本草》 作 者:五代(公元935—960年),翰林学士韩保昇等编成。 主要成就: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增补注释,增加新药,撰写图经。对药品的性味、形态和产地做了许多补充,绘图也十分精致,颇具特点。 李时珍谓“其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弘景)、苏(敬)也”。;(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公元960-1368年);2.代表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 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1082-1083年。 载药数目:1558种,附方3000余首。;学术价值: ①“方药兼收,图文并重”的编写体例。 ②广泛引证历代文献,保存了宋以前许多已经亡佚的本草资料;具有很高的的学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