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 4.ppt
第十章 中药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本草”。 二、“中药”与 “本草”的概念及其变迁 “中药”:中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本草”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由于我们对传统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为了与之区别,并体现“中国特色”,逐渐将本草学改称为“中药学”。 我国现有中药以达12,8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以上),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 中药资源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储存 (一)产地 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其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 产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成分)、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不同。 什么是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颇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常用的道地药材 四川:川芎、川乌、川贝、附子 云南:三七、茯苓 内蒙古:甘草、黄芪 重庆:黄连、陈皮 广东:砂仁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山东:阿胶 (二)采集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植物药材的采收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是采收。 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都在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根和根茎类: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 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 动物类药材:应在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 矿物类药材:全年皆可采挖,但需注意方法,择优采用。 (三)干燥 干燥是保存药材的基本条件,其方法有晒干、阴干、烘干和用石灰干燥等。相对湿度低于70%。 (四)贮存 药材贮存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如果贮存不当,就会导致药材变质,甚至失效。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为炮制专著。 (一)炮制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②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③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⑤纯净药材,修治整理除去杂质。 (二)炮制方法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 几种常用的炮制方法: 1﹑炒—清炒和拌固体辅料炒 清炒: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炒—清炒和拌固体辅料炒 拌固体辅料炒:如拌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 如加热中间物体为砂石、滑石、蛤粉等,习称烫。用烫炙药物,能使其受热均匀,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 2﹑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