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ppt
三、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农业生态学产生的基础 1.生态学诞生前的知识积累阶段(18世纪以前) 国外:公元前370-285年,古希腊,提奥弗拉斯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公元23-79年,罗马,伯里尼, 陆栖、水生、飞翔。 国内:公元前372-289年,《孟子》 数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 后魏时期:齐民要术。 2. 生态学的创始阶段(18-19世纪) 1749:法国,布丰Buffon , 生命律 1803:英国,马尔萨斯Malthus, 人口论 1807:德国,洪堡德Humboblt, 植物地理学 1859:英国,达尔文C.Darwin, 物种起源 1866:德国,海克尔Ernst.Haeckel,生态学 3. 学科与学派的分化(19世纪末-1935) 学科的分化:生态学发展的第一高峰。 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1900年,被公认为生物学的独立领域. 学派的产生:生态学发展的第二高峰。 英美学派:动态研究 法瑞学派:静态研究 北欧学派:植物地理学 苏联学派:生物地理群落 4.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阶段(1935—1960) 1935,英国,A.G.Tansley,生态系统, 1939,提出生态平衡概念。 1941,美国,林德曼,食物链, 1942,“十分之一法则”。 1952,美国,E.P.Odum,《生态学基础》 5.社会需求推动生态学向定量、控制和应用方向发展 60-70年代,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应用和浸透 导致各种生态学产生。 五大危机:污染、资源、能源、食物和人口。 70年代后,生态立法和生态建设。 1964,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 1971,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MBA)。 1972,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70年代后,中国重视生态问题。 一、人口增长;二、粮食供应;三、水土流失。 (二)农业生态学的诞生和发展 1929,意大利,G.Azzi, 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 1956,意大利,G.Azzi, 出版农业生态学。 1979,美国,G.W.Cox, 出版农业生态学。 四、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一)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调节与控制的规律和方法。 不同社会和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布、发展变化规律。 (二)性质 应用性 综合性 整体性 战略性 (三)任务 有效地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不断改善人类的食物供应状况,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 * 生态学与农村生态环境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 ningty@sdau.edu.cn 绪 论 一、意义 二、内容与任务 在我们进入21世纪前叶的历史性时刻,人们无不回顾着人类在过去的岁月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人的许多梦想已经或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 但人类在20世纪中叶开始了一场新的觉醒,那就是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享受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与资源而得来的。 一、意义 地球污染 酸 雨 臭氧层空洞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出现空洞……,正是由于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了不公允、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结果。而环境与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正通过上述种种问题对人类进行报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这种威胁和危害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更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经验教训促进了人类的严肃思考。20世纪的历史必然会记录下6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