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农业和工业区位理论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 时的质量转换状况。 分类:? 遍在原料 原材料 纯原料 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局地原料重量(Wm) ◆原料指数(Mi)= 产品重量(Wp)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 区位重量= = + 1 产品重量 产品重量 = 原料指数 + 1 back 2.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质量得出的一般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据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back * *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四、理论的局限性 back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 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 back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一) 理论前提 3.杜能的研究方法 (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地租曲线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2.杜能圈结构 back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back 1、假设条件: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back 3.杜能的研究方法 back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