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12月 社会科学家 Dec.洲
(第12期,总第152期) SoCIALSCIENTIST (No.12,Ge耻ralNo.152)
【哲学与当今世界】
老子“和、“常、“容思想与当前
人们和谐身心关系建设
于洪卫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在老子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养生思想。其中既提出了“和”、“常”、“客”等范畴,也提出了人们
应当具有的“知和”,“知常”,“处下”,“不争”;“知容”,“知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去甚,去奢,去泰”等人生
态度。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人们和谐身心关系的建设,进而对于益生长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
真加以借鉴。
关键词:老子;“和”;“常”;“客”;和谐身心关系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9112加125彤
中国伦理学的主流,从孔孟到宋明理学,由于都 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困扰而无所适从,生活焦躁
是从“天道”中寻找人间伦理的根据,因而可以称为 不安,因而不能健康长寿的现实而提出来的。目的是
“自然性的伦理学”;而西方伦理学的主流,由于是从 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正确的指导,使人们从众
人的生物本能中寻找伦理思想的根据,因而可以称为 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中解脱出来,过上一种平和、平
“自然主义的伦理学”。老子的伦理学,既不同于西方 静的生活,从而达到益生、长寿的目的。因为在老子看
“自然主义的伦理学”,也不同于中国儒家学派“自然 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但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
性的伦理学”,而是属于“自然性伦理学”的另一种类 如老子所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
型,可称之为“自然伦理学”。其特征是:它要从“天道 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老子》23章。以下凡
自然”中寻找伦理道德何以然的根据;但对于它来说, 引此书只注章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
天道自然不仅与人的自然生理欲望相反对,而且与种 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
种人为的社会规范相反对。Ⅲ 生之厚。”(50章)因此,人们要有效延长自己宝贵的生
在老子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养生思 命,就不应有过高的生活追求和过多、过大的心理压
想,其中既提出了“和”、“常”、“容”等范畴,也提出了 力与困扰,也不应有过高、过厚的生活奉养,而应过一
人们应当具有的“知和”,“知常”,“处下”,“不争”;“知 种恬淡平静、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才是人类的“长生久
容”,“知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去甚,去 视之道”。(59章)
奢,去泰”等人生态度。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人们和 所谓“和”,在老子看来,是指万物在生灭变化过程
谐身心关系的建设,进而对于益生长寿来说,具有非 中所形成的一种健康、统一的状态,以及人们根据这种
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 认识所形成的健康、统一的生活。其表现形式,在人与
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和平、和气、和睦、和善、平和、和顺
一、老子的“和、“常、“容”思想 等。在人们身心关系方面,则主要有平和、柔和、随和、
和顺等。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的“和”、“常”、“容”思想,是老子在其所处的 (42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
春秋战国时期,有感于我国古代文明的快速发展给人 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于洪卫(1953一),山东省汶上县人,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集体历史意识塑造权之争——1980年代的联邦德国政党关于历史政策的争论.pdf
- 集值信息系统基于优势关系下的知识约简.pdf
- 论“实践问题意识”的强化与“学科基本任务”的坚守——关于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理论研究的两点反思.pdf
- 论“托关系”诈骗犯罪.pdf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根据——关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问题的思考.pdf
- 计划免疫IEC策略关键信息的制定.pdf
- 论“以生为本”的主客体因素及其关系.pdf
-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岛屿定义的局限性与中国的应对策略.pdf
- 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读后.pdf
- 简论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岗位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