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我国不同地区就业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动态关系.doc

人口我国不同地区就业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动态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我国不同地区就业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动态关系

我国不同地区就业水平 ——基于PVAR的实证检验 摘要:本文构建了两类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动态系统性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就业总量的扩大在长期可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但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却在拉大收入不平等;在短期就业水平的提高会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但在长期却起到相反作用;在东部地区促进就业可以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应从调节工资收入入手。 关键词:就业水平收入差距面板VAR模型动态系统性交互影响 从宏观总量或者微观个体角度分析我国城镇(Panel Data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模型,从静态演变到动 从就业对工资收入的传递这一路经上,就业 一、变量、模型及数据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由于湖南和甘肃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不全,进1995-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便于数据可比较和减少Lngini是Lneyr是年Lngzze是工资总额。指就 (二)PVAR模型 PVAR模型是在面板数据模型上构建向量自(Vector Auto-regression,VAR),综合VAR模型的优点,Chamberlain(1983)在PVAR模型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pooled data)上建立VAR的问题。根据模型的识别条件、显著性检3阶的PVAR模型。我们定义一个2VAR模型如下: 其中,i表t表示年份。和(L)均为5×5的待估系数矩阵,IID(0,Ω)。 二、建模检验和分析 (一)全国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识别 首先利用IJS(Least Squares)方法估计传统的Hausman检验、Likelihood Ratio Cross-section F检验、F统计量检验确1%的显著性水(2)所示。 从建立的模型可以发现,由于不同省份都有Cross-section SUR和Cross-section weights两种加权方法对固定(3)和表1。 (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静态面板数据模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建(4)、(5)、(6)。 其中ηi常数项,表示地区问的差异,在此 (三)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分析 上述的(4)-(6)式可以表示为: 东、中、西部地区拟合得到的均在0.9以上,T统计量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原假设,模型表明就业水平、工资收入差异可以90%以上。拟合得到的四个模Lncyrit,Lngzzeit对Lnginiit的影响作用均是同方-0.649、1.053,表明就业人员数减小-0.649%可以1%的基尼系数,而工资总额增加1.053%则正1%。这说明对在全国整体隋况 从Lngzzeit这一项的系数1.053来看,1.053(如金融、国企、垄断性行业)而造成的工资 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就业-1.013、1.232;中部地区为-0.390、0.566;西部地区为-1.014、15.465。这表明工 (四)面板数据VAR的检验 利用“Helmert过程”去除个体固定效应后,2中汇总了滞后2期的VAR估计(dLngini),基尼系(dLncyr)中,就业水平的变动对基尼系数、工资(dLngzze),工资水平的差异对5%的显著水平下系数大部分均显著,显示出dLncyr对dLngzze一阶滞后的影响系0.032,该值远小于dLngzze对dLncyr一阶滞0.571,说明就业水平与工资总额间 (五)面板数据脉冲响应分析 图1为dLncyr、dLngzze与dLngini的冲击反(年),中间曲95%置信区间,500次Monte Carlo模拟得到脉冲响应1中可以得出:第一,dLncyr的1dLngini当期开始显示出2期表现6期时收1个标准化新息dLngzze1个标准正交化正向冲击对dLngini产生正向作用,6期仍趋于正值,表明工资收入的差异在dLncyr与dLngzze的正交化正向冲击在第0-6期均为正向 三、结论 本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PVAR模型和脉冲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水平和相关政 (作者:丁元 周树高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贾功祥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罗楚亮,《就业稳定性与工资收入差距研究》,《中国人口科2009.4。 李实、宋锦,《中国城镇就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2010.10。 Egger H,Etze D.(2012).The impact of trade on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