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得以在近20年间推动中国.ppt

林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得以在近20年间推动中国.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得以在近20年间推动中国

林超先生和景观生态学 肖笃宁 2009.10.16 1. 求学期间(1954—1958) 林先生给我们班讲授“中国自然地理”一周授课4小时,是我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他对中国各个自然区的特点如数家珍,特别强调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整体地分析,融地貌、气候与生物为一炉。林先生的讲课风格简洁明快、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布置作业不多;我们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课下却较少花费精力。但当时打下的基础毕竟是深厚的,这要归功于林师的循循善诱。 2. 毕业后到1982年 科学院综考会组织的一次全国土地类型图编制会议上,林先生、李孝芳和陈传康先生都出席了。 我同3位老师有一个历史性的合影,见证了北大地理系从事自然地理研究的几代学人在文革中的难得聚会。当时林先生身体已不大好,但谈锋仍健,向我介绍了他对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的研究成果。 3. 1985年我从美国进修归来 接受研究所创建新学科的任务,开始关注新兴的景观生态学。 这时林先生在1983年的《地理译报》上连续发表了2篇译文:特罗尔的“景观生态学”和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成为我最初学习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教材。这两篇文章也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文献,它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从而开始了把生态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新方向。 4. 1989年 为筹备召开全国第一届景观生态学术会议,我到北大朗润园林先生家请教。 林先生其时已重病在身,身体虚弱,但仍抱病与我见面,亲切晤谈,对于我所将主持召开的景观生态会计划十分支持。林先生表示虽然由于身体原因已不能去沈阳参会,但热烈期盼会议成功并承诺为会议论文集写序言。 首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林先生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贺信,由他的博士研究生秦其明在大会宣读。信中写道: “金秋季节,正是收获季节,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届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这是大家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里长期开垦、辛勤劳作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一直希望在中国广泛开展景观生态学术研究,并期望成立一个景观生态学术组织。中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结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中国景观生态学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情。 景观生态学蓬勃发展,必然会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并对景观建筑、环境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5. 就我个人而言 林先生的指导和教诲,林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得以在近20年间推动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尤为可喜的是,在林先生的弟子中有多人投入到景观地理和景观生态的学术方向,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以自己能成为这个梯队的一员而自豪。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