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情及各区情况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淮安情及各区情况简介

附件2: 江苏省淮安市市情及各县区情况简介 淮安是江苏省省辖市之一,取“淮水安澜”之意,座落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人,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多张“名片”,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开放型城市。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9000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幅连续三年保持22%和25%以上,三次产业占比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镇化率达56.5%,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55位;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淮安区位显要,交通便捷,京沪等5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横穿全境;淮安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香港等十余条航线,淮安台湾实现直航。当前,淮安正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能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全国生态城市。 淮安市清河区 清河区是淮安市的市辖区,是淮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有古黄河生态民俗园及风光绿化带、大运河文化广场等自然人文风光,有古清真寺、“南船北马”碑、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名胜古迹。近现代出生在境内的名人主要有范冕、陈白尘、程莘农等。节庆: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节。 淮安市清浦区 清浦区是淮安市的市辖区。总面积277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下辖4个街道、5个乡镇。清浦区古称清江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内存有韩信城、慈云寺国师殿、清江浦楼、文庙、漕运总督花园、周信芳故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人文景观。节庆:清浦区文庙美食节。 淮安市淮安区 淮安区是淮安市辖区。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总人口119万人,辖21个镇、6个乡。一代伟人周恩来1898年在此诞生。淮安区还是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全区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淮安市淮阴区 淮阴区是淮安市辖区,为淮安市的“北大门”。总面积为1264.1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辖14个镇、7个乡。素称“鱼米之乡”、“肉鸽之乡”、“粉丝之乡”,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和东方母爱之都,又是国家认定的千年古县。淮安火车站、淮安汽车北站位于区内,火车站已开行直达北京、哈尔滨、成都、西安、兰州等方向列车。节庆:东方母爱文化节。 淮安市涟水县 涟水县是淮安市下辖县,旧称“安东”,因古涟河而得名。总面积1677.48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人,辖19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现代农业开发区1个机场产业园区辖3个街道、14个镇、3个乡辖1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新城淮安生态新城占地29.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0万人。自2008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走“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富家开发”之路,按照“品质上乘、建筑独创、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标准,秉持“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理念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宜居宜业的环境逐步形成,常住人口达5万余人。 - 1 -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