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用水的定义.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用水的定义

3.溢流堰 溢流堰是一种固定式挡水坝,当水位高于堰顶时,开始溢流,当来水较少,堰顶停止溢流。 其优点是枯水期能有效地保持河湖水位,漏水少,管理简单,运行要求低。缺点是对河湖行洪有一定的影响,对水位调节困难 图10-5 莱芜市侯盘龙溢流坝 4.节制闸 节制闸是建在河道或湖泊排水出口的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能有效地抬高或降低水位,对行洪影响也较小。 其特点是水闸开、关频率较高,水位变幅较大,管理较为复杂,采用哪种水工建筑物抬高河湖水位,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管理困难的河湖不应采用节制闸 图10-6 南四湖二级坝第三节制闸 水利调度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流域或区域系统工程,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缺水地区生态用水要求。 20.湖北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 21.汉江王浦洲水利枢纽工程 2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4.湖南洞庭湖防洪蓄洪工程 25.湖南江垭水利枢纽工程 26.四川石板水电站工程 27.四川大桥水库工程 28.广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 1.辽宁观音阁水库工程 2.辽宁白石水库工程 3.河北桃林口水库工程 4.海河干流治理工程 5.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 6.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7.山西汾河二库工程 8.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程 9.甘肃引大人秦工程 10.甘肃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合作开发项目 11.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 12.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 13.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14.上海防汛墙加固工程 15.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16.安徽无为大堤加固工程 17.浙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 18.浙江碗窑水库工程 19.江西鄱阳湖治理一期工程 通常,在枯水季节为满足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用水需求,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而这又势必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储量减少,并引起地面沉降、土地荒芜、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必须人为地调节好地下水的开采与补给关系,在丰水季节借助各种工程措施,将地表水引入地下,从而达到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地下水进行合理调配、补偿枯水季节损失的水量的目的,这种增补地下水的方法称为人工补源回灌工程。 1.浅层地面渗水补给 浅层地面渗水补给就是将水引入坑塘、渠道、洼地、干涸河床、矿坑、平整耕地及草场中,借助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头差,使水自然渗漏补给含水层,增加含水层的储存量。 图10-98 地面渗入补给 其特点是浅层地面渗水补给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补给量大、管理方便、因地制宜等优点 2.深层地下水灌注补给 图10-9 深井回灌补给 含水层上部覆盖有弱透水层时,地表水渗入补给强度受到限制,为了使补给水源直接进入潜水或承压水含水层,常采用深井回灌,通过管井、大口井、竖井等设施,将水灌入地下。 其特点是: ① 不受地形条件、地面弱透水层分布、地下水位埋深的制; ② 占地少,可以集中补给,水源浪费少; ③ 设备复杂,需附加专用系统,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 ④ 容易使井管和含水层堵塞; ⑤ 容易污染地下水。 3.诱导补给法 诱导补给法是一种间接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方法。在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附近凿井抽水,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增大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诱导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在天然情况下,各种生态系统发挥了自我调节、净化环境等多种功能,而农业的大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水土地资源,严重挤占了天然生态系统的生存空间,于是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植被消亡等生态危机接踵而至。为了重建生态系统,恢复其原有的环境自净功能,必须压缩人类自身的发展用水,其中退耕还林政策是压缩农业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的有效手段。 退耕还林后的陕北 退耕还林前的陕北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的治水措施,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大规模生态系统建设措施。实施的原则如下: 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要根据不同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地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相互结合。 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竹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灌草间作等多种合理模式还林,立体经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 对居住在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实行生态移民。 [1] 为什么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要保证生态用水? [2] 叙述生态用水、生态需水、生态耗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叙述河道内生态用水量与河道外生态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4] 简要叙述生态用水的主要保障措施。 思考题 谢谢! 第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