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原住民还我土地运动之媒体
台灣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之媒體
再現
王嵩音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
副教授
台灣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之媒體
再現
摘要
還我土地運動是所有原住民運動中最具代表性及規模
者。本研究試圖從主流社會的守門人-傳播媒介的角度觀察
這空前的原住民族社會運動歷程。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
有:(1 )報紙媒體如何報導原住民的還我土地運動?其所
塑造出的媒介真實為何?(2 )報紙媒體會使用哪些新聞框
架機制呈現還我土地運動?(3 )報紙媒體是否傾向官方的
發言?或支持官方說法?( 4 )不同的報紙所呈現的報導是
否有差異?
結果顯示新聞媒體大多是在示威、抗議或衝突的事件發
生時才會加以報導。而且較著重以直述新聞描述抗爭活動的
過程,與較深入的分析報導不成比例。至於在報導的內容
上,報紙不脫喜好強調衝突的特性。所運用的框架機制包括
了有「忽視」、「外力影響」、「內部歧見」、及「瑣碎化」。
不過隨著年代的不同,報紙媒體對於還我土地運動則多給予
較正面的報導。從研究中也發現各報在報導還我土地運動時
傾向選擇運動發起組織與人士,計佔五成強。官方的消息來
源僅佔二成左右。
在報紙間的差異上,中時報系和自立報系是報導有關還
我土地最多的報紙。中國時報與中時晚報因為報導量最多,
因此所報導的主題分佈相當分散,幾乎所有重要主題均有報
導。自立早報特別強調報導有關土地問題和還我土地運動之
檢討。自立晚報較為強調運動的策劃而少報導抗爭。聯合報
似乎最重視政府對於運動的回應。因其報導中近乎半數報導
政府之回應或因應措施。中時報系與自立報系在報導相關議
題時,均大量引用運動人士作為消息來源。聯合報則沒有一
則以運動人士作為消息來源。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多元社會中,少數族群的社會經濟地位往往較為低下。他們的文化也較不受重視。這樣
的族群就是典型的弱勢族群。在台灣真正可以稱之為弱勢族群的大概只有原住民而已。(許木柱,
民80 )在目睹或感受到原住民的困境時,一些思想較敏銳而關心自己文化的原住民知識精英,
自然會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並以各種抗議、示威和建言等行動所凸顯的自我族群認同作為一
種反動。(許木柱,民80 )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來自全省近兩千名的原住民族,為爭取土地權,身穿傳統服
飾,高喊「為求生存、還我土地」,遊行於台北街頭,是謂第一次「台灣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
經過一年,原住民於七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再次為爭取其土地權走上街頭,為第二次「還我土地
運動」。事隔四年,於八十二年十二月十日,原住民以「反侵佔、爭生存、還我土地」為口號第
三次走上街頭,向政府提出最強烈之抗議。
相對於其他的原住民運動(附錄一),三次還我土地運動是歷年來原住民運動中動員人數
最高的運動。以台灣三十三萬的原住民人口而言,幾乎每 166 名就有一人參加。客觀而言,九個
台灣原住民族彼此之間的異質性很高。因此其凝聚力應是相當低,卻能產生如此動員規模,具重
大意義。以社會運動的理論界定而言,一個社會運動的特徵包括:新的抗議組織、外顯行動、引
發輿論、以及針對基本體系。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由六個原住民團體組成的「台灣原住民族還我
土地運動聯盟」負責籌劃各種活動,持續運動數年。而還我土地運動所引發的社會議論顯著,政
府相關單位的回應也最為迅速與實際。總之,還我土地運動既是所有原住民運動中最具代表性及
規模者,也符合社會運動概念。因此非常適合於作為研究對象。
面對弱勢族群的吶喊,主流社會如何反應與面對?本研究試圖從主流社會的守門人-傳播
媒介的角度觀察這空前的原住民族社會運動歷程。 長期以來,台灣原住民在主流媒體中是沒有
聲音,或被賦予刻板印象的族群。而在國內少有關於原住民族群在媒體上再現的系統性研究。去
年(民85 )台大新聞研究所舉辦了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會。會中出現數篇相關研究。
張桓凱研究蘭嶼反核運動在媒體上的呈現,發現媒體著重事件的「爭議-回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pdf VIP
-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 VIP
- 面试口语宝典(必杀技).doc VIP
- 《纺织品热转印》(TZFCX 1003-2024).pdf VIP
- 中央经济会议2024原文及解释.docx VIP
- PEP五年级-Unit1-2测试卷含听力材料.doc VIP
-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期中冲刺(选择题专练45道)(解析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VIP
- NB_T47028-2023压力容器用镍及镍合金锻件.pdf VIP
- 高手接话:高情商的讲话方法.pdf VIP
- 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202308-脱敏.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