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教你怎样做一个诗人 人物影响 赖内·玛利亚·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 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思更是深深地影响到后来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与萨特等人,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一大诗性源头。 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里尔克思想 里尔克认为“向外看”是诗人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诗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上,不要去过多的关注评论家的批评上,只要诗歌的创作是一种“必需”,就是好的诗,就是有意义的诗。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里尔克认为要力避批评,少做批评,少读批评的文章。而且认为最好的批评就是对艺术作品充满爱。 在里尔克看来批评是一种愚蠢的冒险行为,怀着评判的意图去靠近艺术品,去将自己的感受做出说明,结果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评论者的理性化的语言说明、阐释之下,艺术品本身的艺术魔力变得支离破碎,不再完整,人们反而难以感受到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那种艺术魅力。 在里尔克那里,孤独是他必不可少的生存状态,甚至他将之奉若神明。如果说里尔克小时候的孤独的生活状态是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所致,那么可以说他在成年之后的孤独状态则是他刻意求之的结果。 他认为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孤独是每位艺术家的必须具备的一种状态。 关于《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一个正处在迷茫时期的青年诗人向里尔克写信寻求有关生活和写诗的建议,几个星期后,里尔克回信了,那封信就是这本书所收录的第一封信。从此以后,那位青年同里尔克保持着多年的通讯,里尔克的回信就组成了这本书。 我想,很多开始尝试写诗的人都会遇到这几个问题:一是怎样写诗?二是想知道自己的诗写得好不好。想要成为诗人的人则还要多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做一个诗人?所幸,里尔克在他的回信中给出了他的建议。 今天我准备先把“收信人引言”介绍给大家。 收信人引言 1902年的深秋——我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学校的校园里,坐在古老的栗树下读着一本书。我读时是这样专心,几乎没有注意到,那位在我们学校中唯一不是军官的教授、博学而慈祥的校内牧师荷拉捷克(Horacek)是怎样走近我的身边。他从我的手里取去那本书,看看封面,摇摇头。“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诗?”他深思着问。随后他翻了几页,读了几行,望着远方出神。最后才点头说道:“勒内·里尔克①从陆军学生变成一个诗人了。”⸅ 于是我知道一些关于这个瘦弱苍白的儿童的事,十五年前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作军官,把他送到圣坡尔腾(Sankt-Polten)的陆军初级学校读书。那时荷拉捷克在那里当牧师,他还能清清楚楚想得起这个陆军学生。他说他是一个平静, 严肃、天资很高的少年,喜欢寂寞,忍受着宿舍生活的压抑,四年后跟别的学生一齐升入梅里史·外司克尔心(Mabrisch-Weisskirchen)地方的陆军高级中学。可是他的体格担受不起,于是他的父母把他从学校里召回,教他在故乡布拉格继续读书。 此后他的生活是怎样发展,荷拉捷克就不知道了。 按照这一切很容易了解,这时我立即决定把我的诗的试作寄给莱内·马利亚·里尔克,请他批评。我还没有满二十岁,就逼近一种职业的门槛,我正觉得这职业与我的意趣相违,我希望,如果向旁人去寻求理解,就不如向这位《自庆》②的作者去寻求了。我无意中在寄诗时还附加一封信,信上自述是这样坦白,我在这以前和以后从不曾向第二个人做过。 几个星期过去,回信来了。信上印着巴黎的戳记,握在手里很沉重;从头至尾写着与信封上同样清晰美丽而固定的字体。于是我同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开始了不断的通讯,继续到1908年才渐渐稀疏,因为生活把我赶入了正是诗人的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所为我防护的境地。񒐏 这些事并不关重要。所重要的是下边的这十封信,为了理解里尔克所生活所创造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日和明天许多生长者和完成者也是重要的。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 弗兰斯·克萨危尔·卡卜斯 (Franz Xaver Kappus) 192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